十二岁那年,病魔无情夺走了我的母亲,让我在懵懂的年纪尝到了失去至亲的痛苦。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也转到了另一所学校读书。初到新学校,我像一直迷失的小鸟,不知该如何融入这个新世界。和素儿的友情,源自于一篇作文。那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写朱德《回忆我的母亲》读后感,我写了家里的情况,当老师在课堂上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阅读时,我在下边哭的稀里哗啦。课后,素儿主动找到我,她说她当时也哭了,说我写的太感人了,我并不觉得我写得有多好,那不过是真情流露罢了。
素儿留着一头短发,干练清爽。通过聊天,知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写作文。从那以后,我和素儿就常常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写作心得,互相阅读对方的作品,然后认真地提出建议。素儿总是耐心地倾听我的想法,她的鼓励让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充满了信心,也让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到了一丝慰藉。素儿比我大一岁,她像姐姐一样关心我,怕我在继母那里受委屈,经常给我带一些好吃的。
然而,就在我和素儿的友情日益深厚时,素儿却辍学了,她去接替父亲做了一名建筑工人。得知这个消息,我失落到了极点。我无法理解,她还那么小,为什么要放弃学业,放弃我们共同的梦想。在她离开学校时,她对我说:“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是朋友。”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不过在那一刻,我也感受到了一种坚定的力量。
参加工作之后的素儿,并没有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我们依然保持着联系,通过书信分享彼此的生活。她在信中告诉我外面的所见所闻,我也在信中向她倾诉着学校的点点滴滴。素儿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竟然是首先为了买了一件衣服,我感动的哭了。素儿的存在,就像一盏明灯,在我孤独的生活中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慢慢地,素儿的信中总是出现一个叫“军”的男孩子,我能感受到她是恋爱了,但我并没有责怪她,我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虽然她还那么小,谈恋爱未免有些早。然而有一天,她竟然告诉我她要私奔了,因为父母不同意她和军在一起,无论我怎么劝她都不听。素儿消失了好长时间,中间她的父亲找过我,埋怨我没有尽到一个好朋友的职责去劝阻,我默默听着,我能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
再后来,一次素儿的公爹来找我,说是素儿想我了,我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见素儿,先是坐车,后是坐船,终于见到了素儿,虽然是在农村,可素儿的婆家还是拿出了所有的盛情来款带我。能看出男方家对素儿不错,只是他们的婚姻依旧是没有得到素儿父母的祝福。
后来的后来,我们终是走散了,没有告别,没有解释,只有无尽的沉默。我试图联系她,可她的信再也没有寄来。我甚至还在报纸上登过寻友启示,可她的电话依旧没有打过来。时间慢慢流逝,我渐渐习惯了没有她的生活。虽然偶尔还会想起她,想起我们在一起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但生活还在继续,我也不得不向前走。
直到昨晚,我翻出了与素儿的合影,静静地看着,泪水悄然滑落,那一刻,我明白了,虽然我们失去了联系,但我们的友情并没有消失。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