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2013-04-30 17:09:08)
标签:

人格塑造

育人

自然

教育

分类: 我的博文

 

           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

                                        山西榆次  张建新

 

    “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杰出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已在北大落下帷幕。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课题却刚刚开始。

 

http://s7/mw690/5fb73e23t7c5b682f4056&690 或在有心无意间" TITLE="【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

    

     这次论坛云集了来自中国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以及全国知名中小学校校长和县市局长,可谓思想的激辩、火花的碰撞。

 

http://s11/mw690/5fb73e23tdb914a1ed3fa&690 或在有心无意间" TITLE="【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

     中国教育科学院院长曾天山就“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从早期着手”这个话题展开发言。

    一、优秀创新人才重在早期培育;

    二、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

    三、优秀创新人才的接力培育;

    四、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路径;

    五、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方法;

    六、优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实验。

     曾院长强调:人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质量最重要。人才强国战略:国家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实质上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中国教育梦: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因材施教,人才辈出。

     “天才教育”理念越来越为人所认同,它的特点是,从与社会隔绝的“精英教育”转向植根社会,从重视学生单方面的才能转向多种能力的均衡,从只重视学习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社会和情感需求”。

    曾院长说:从美国“天才教育”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天才”儿童必须具备的3个特征中,智力因素已不重要:1.中等以上的智力;2.实现对任务的承诺;3.具备较高的创造性。

而后天的五种能力创意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决策能力和中立能力就不是靠课本、靠背书、做题、考试能培养出来的。

    天才儿童的教师一般有三种:一是本身喜欢创新,自然而然地形成支持新鲜事物,鼓励打破常规的气氛。二是本身不具备创新精神,但凡事很看得开,不刻意去管束学生,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三是没有时间精力来管学生,无形中让学生有了一个自由的环境。

    没有较好天赋的儿童不可能成为“天才”,适合天才健康成长的教师也是必不可少的。二者缺一不可。

 

 

http://s7/bmiddle/5fb73e23tdb914bb3a916&690 或在有心无意间" TITLE="【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

    论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钱学森母校(北师大附中)校长刘沪作的题为:“全人格教育对杰出人才成长的影响”的发言。北师大附中可谓人杰地灵,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大师人物有:

钱学森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  物理学家

汤佩松   中科院院士  生物学专家 

张钰哲   中科院院士天文学专家

于光远   中科院学部委员   经济学家 

汪德昭   中科院院士  水声学专家

陈永龄   中科院院士  测绘学专家

张    维   中科院、工程院院士 力学专家

雷天觉   中科院院士  中国机械工程专家

梁守槃   中科院院士航天专家 

姜泗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耳鼻喉专家

段学复   中科院院士  数学家 

孟少农   中科院院士汽车工程专家

高振衡   中科院院士有机化学专家

马大猷   中科院院士声学专家

林家翘   中科院外籍院士应用数学专家

池际尚   中科院院士地质学专家

张炳熹   中科院院士地质学专家

陈秉聪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机专家

周同惠   中科院院士  分析化学专家

梁晓天   中科院院士  医学专家

徐乾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  水利专家

席泽宗   中科院院士  天文专家

赵柏林   中科院院士  气象学专家

 

    这样辉煌的成绩源于学校的“全人格教育”。全人格教育思想是把整个基础教育的过程都看成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全人格教育是全面的人格教育。

    林砺儒校长这样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格,定必包含动物的、人类的、公民的、职业的四种资格。”

    钱老回忆说:“附中提倡多看课外书,学生知识面要广。学校设的选修课很多。我们班每天中午吃了饭,在教室里大家互相交谈感兴趣的各种科学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什么都有。附中高中毕业生的水平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一样。”

 

http://s7/bmiddle/5fb73e23tdb914f786c36&690 或在有心无意间" TITLE="【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
    北大教授原北大常务副校长王义遒的“一语惊人”,更是让所有参会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王教授在这样(杰出人才培养)的论坛上,竟然敢说:这是个“伪命题”,从历史的角度看,拔尖人才是培养不出来的。

    王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让与会者茅塞洞开。

    1、什么是“杰出”或“拔尖”人才?

    2、造成“杰出”或“拔尖”人才的基本条件

    3、哪位历史上杰出人才是学校刻意“培养”出来的?

    4、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杰出人才培养”?

    5、是否有或可以有“杰出人才教育学”?

 

    所以,“培养杰出人才”是假命题,伪命题!根源在于急功近利,投其所好,人云亦云教育无知。教育好平常学生,让人人发挥出天赋才能,就能出杰出人才,建成创新型国家!

    视频链接:杰出人才破土而出  发现教育不可或缺

 

 http://s16/mw690/5fb73e23tdd7395a06a5f&690 或在有心无意间" TITLE="【原创】拔尖人才“冒”出  或在有心无意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