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育让每个孩子梦想成真
——“唤醒教育思维篇”(一)
山西榆次
张建新
十八大再次提出了新世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目标”是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迫切需求。随着高等教育制定出了若干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实施计划,基础教育阶段为每个孩子的良好创新意识、强大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已然是迫在眉睫。
发现教育新理念的提出,顺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之潮流。旨在从娃娃抓起,呵护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已知和未知事物的过程中,去认识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寻找规律,发现真理。
发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不同又成就着不同的发现。让我们在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从解决问题走向发现问题,从知识授受回归到对人的天性——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呵护,促使每个学生成就本该属于他们自己的杰出。随着学校教师观念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改变,相信“星星之火一定可以燎原”。
教育的目的在于回归自然 回归天性
——读《唤醒教育思维》有感(1)
德国的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近日,阅读了张建新老师的《唤醒教育思维》一书,读后感受颇深。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源于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对“发现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进一步提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敬畏自然,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回归天性,激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知道,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受到思维的控制。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维支配,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一个民族思维的形成,要受到民族性格、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所生存的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所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结果。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三分钟都坐不了”。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母亲告诉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儿子高兴地笑了。
第二次家长会上,老师对她说:“全班五十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四十九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母亲回到家里,对诚惶诚恐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一定会超过你的同桌!”儿子暗淡的眼神顿时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指望不大。”她仍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一定能考上重点中学!”
高中毕业,儿子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母亲的手里,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唤醒了我……”直到此时,母亲终于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手中的那只信封……
是啊,教育在于唤醒。唤醒学生的灵性,唤醒学生的人性,唤醒学生的思维。
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智慧、机灵可爱,而智慧开发的核心恰恰就是思维的培养。
思维是孩子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的高低则是决定孩子走向成功的重要智力因素。因此,孩子形象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尤为重要的。
鼓励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力是思维飞跃的强劲动力,也是开启思维之门的一把金钥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适时地提出各种问题,如看见“一”字能想到什么,听到“嘀嗒”响声又能想到什么,启发孩子通过联想、猜想来打开思路,开发思维。同时也应对孩子的突发奇想、大胆想象等给予鼓励与指导,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这样孩子的思维在想象中快速地运转着,思维的各个细胞也会充分的被调动,而思维能力则会不断的提高。
培养孩子善于提问、独立思考的习惯。思维是从问题的提出开始的,问题是思维的引子。不断的思考问题孩子的大脑就会积极的活动、思考,在讨论、解释、探究的过程中,也是孩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研究问题的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益提高和训练的过程,对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教育是最需要科学的领域,张建新老师的这本书,无疑为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开启了一扇窗户,相信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会从中受益。
榆次区振兴小学 李锦丽
自我唤醒为教改插上隐形的翅膀
——读《唤醒教育思维》有感(2)
“教育思维”这几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思维。对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学会唤醒学生思维是必须的,因而我对《唤醒教育思维》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是伯乐
教师要呵护学生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自主探究的天性。要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要独具慧眼。要知道那些“懒蚂蚁”,原是善于观察、思考的、研究的天才。
二、 教师要改变观念,才能唤醒教育思维
教师只要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才能让每个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世界。只有给学生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才能促使他们敢于发表意见,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为此,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学会创设恰当的教学情景,学会对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好奇心和兴趣是创造素质的成分之一,是人类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夸美纽斯也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教师面对那些充满好奇的提问就不应该觉得不耐烦,而是尽量回答他们,即使我们也不会,但也不要训斥他们,而是应该巧妙地回答,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赞扬和鼓励。对于那些有特殊兴趣的学生,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鼓励他们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但要恰当地引导他们,不要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穿梭而毫无收获。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好的提问不仅让学生觉得可以接受而且还可能开启学生的想象大门,成为学生发明创造的契机,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提问这一门艺术。第三,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包括:具有冒险精神,个性的独立,坚定的自信心等。古往今来,没有哪一个成功人士不具有冒险精神,冒险精神是他们具有的可贵的素质。我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清楚各种药物的药性,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亲自试药,他游遍名山大川,尝遍各种各样的药物,终于在暮年之时完成举世药物名著《本草纲目》。
《唤醒教育思维》这本书引领我们教育者思考、探索、发现,进而培养出杰出的栋梁之才。
榆次区振兴小学 胡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