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教育破解“减负”难题
                                        
文/张建新
http://s4/bmiddle/5fb73e23ta771881c7633&690
    “减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信息技术爆炸、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谈减负可能是很难的。高中学生在高考压力下,大都在早晨5:00——6:00起床,晚上24:00——凌晨1:00是学习时间,每天休息也只有4、5个小时。
 
http://s2/middle/5fb73e23ta7718aec8241&690
   
  
 我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去探究:
   
1、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情况下,有许许多多内容要求也必须进入课堂,如:安全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本教材、地方教材、等等,但这些内容放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里,应该是比较科学的。
   
2、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变“负担为阶梯”。
   
3、开展系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善思”、“会学”,进入思维快车道。
   
4、提高教师素养,强化责任感(多题归一),才可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5、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给“捣蛋、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
 
http://s9/bmiddle/5fb73e23t7724f5b51fc8&690
   
已故教育家孙维刚老师教育教学理念是“让学生建立一个强大的头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的作文思想是“高考作文同一题”。他们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懈的启迪、引导、强化思维训练,让学生进入“善思”快车道,自然寻得“会学、快学”捷径。成为
“思维习惯”培养之典范,创造了素质教育教改奇迹。
 
http://s13/bmiddle/5fb73e23t7724f53f8e0c&690
   
我最近又拜读了“尘封已久”的《孙维刚谈全班55%怎样考上清华、北大》一书,当时的北京22中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不是一流的,但孙老师从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保证学生每天睡眠9小时左右,进校门时40名成绩一般的孩子,6年后全部考上大学,22人考取清华、北大,夺过多项国际数学竞赛的桂冠。这是奇迹,又是必然,是孙维刚38年开放性的思维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智力素质,把不聪明的变聪明,让聪明的更聪明。
 
    
我对本书中出现次数最多词语做了统计:
 
为什么62次    
思维45次    
发现38次     
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 
多题归一33次      
换个角度22次     
强大的头脑15次     
浮想联翩、思潮如涌
8次       
联想13次     
举一反三
7次     
智力素质7次
 
   
按次数出现多少进行整理后,得出如右图所示结果。我想,你一定会从中悟出一些道理的吧!
  http://s11/bmiddle/5fb73e23ta77175d581da&690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的“历年高考作文同一题”理念,是改变高考作文传统的就地取材的被动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将作文题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运用“恪守传统”、“另辟蹊径”、“移花接木”、“左右逢源”等思维方法去表现,从而把高考作文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考生就不必去看这看那的,只要用心感悟自己的生活就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岂不是领略到了作文的精髓,减轻了负担。
 
       
来源:本人专著《唤醒思维——为每个聪明孩子成长为杰出人才奠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