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待到“读书郎”归来时

(2011-04-11 15:04:54)
标签:

价值观

人生观

教育

分类: 我的博文
                    待到“读书郎”归来时      文/张建新

    在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社会上一直热议的“钱学森之问”外,而后又相继出现了吴冠中的“三大呐喊”;中国电影界没有大师;大学“神童班”没有培养出一流大师等言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真的中国的现代教育有问题吗?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陈省身等一大批世界级著名科学家,都是成长于民国时期、建国前。是不是,当时的教育理念更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呢?更有适宜杰出人才发展的土壤?我极力在寻找“线索”的过程中,想到了那个年代创作的我们最为熟悉的经典儿童歌曲《读书郎》。

    我们知道,任何文化创作都和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于是,我认真研读这首歌曲,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解释。

 

        原版《读书郎》                 新版《读书郎》     

        小么小二郎啊                      小么小独苗啊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坐着“嘀嘀”上学去
        不怕太阳晒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更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哪                  只怕分数不做主
        没有学问呐无脸见爹娘              没有奖励吃不上肯德基
        啷哩咯啷哩咯啷咯哩咯啷            啷哩咯啷哩咯啷咯哩咯啷       
        没有学问呐无脸见爹娘              没有奖励吃不上肯德基

        小么小二郎啊                      小么小独苗啊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
        不是为做官
        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做人有正气呀
        不受人欺负呀
        不做牛和羊
        啷哩咯啷哩咯啷咯哩咯啷
        不受人欺负呀
        不做牛和羊

    通过新旧版《读书郎》对照,你会清楚的发现:

    ①小二郎和小独苗是时代的产物,每个家庭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②“背着书包”和“坐着嘀嘀”,前者是自力更生(主动),后者是父母护送过去(被动); 

    ③而“学堂”和“学校”,是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内涵的。“堂”是指场所、地方;“校”是官名,指上校、中校、大校。这个意思就是:“学堂”是指提供的一个学习场所,而“学校”似乎应该解释为,效仿学习如何当官或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当官;

    ④两个“不怕”看起来一样,实质是,旧版“不怕”是代表了小二郎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品质;那新版“不怕”显然是因为被保护了起来,自认为什么也不怕了——如:“我爸是李刚”;

    ⑤“没有学问”和“只怕分数”,指学习目的不一样,“学问”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去努力的学,不耻下问;“分数”就简单了,不是为了多学文化知识,不是为了“责任”,而是为了获得高分,目的是“吃”,满足自己的私欲;“没有学问无脸见爹娘”,是一种责任感、是骨气、是“孝道”。

    我们从中看出,两个时代背景下的学子,其学习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相径庭的。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改变“送、陪”习惯,尊重学生主体,就应该少一点对学生的干涉,多一点对自主权益的维护;少一点对知识的膜拜,多一点对能力的赞美;给他们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他们自然地成长,自觉感悟人生的苦与乐;

    ②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引导他们懂得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国家,强化其社会责任感。

    ④为每个孩子无限的可能创造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

    打破禁锢,创造适合的教育,是适应人自身的需要。如果,科学地“管”而不“束”、合理的“放”而不“任”;如果,让《读书郎》回归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我相信,孩子们会更快乐、更自信、更懂得上进。

  
    选自我的专著《唤醒思维——为每个聪明孩子成长为杰出人才奠基》

 

http://s2/bmiddle/5fb73e23ta0ae62934db1&690
http://s4/bmiddle/5fb73e23ta0ae62f6d9d3&690
http://s7/bmiddle/5fb73e23ta0ae6330b726&690
http://s13/bmiddle/5fb73e23ta0ae63755c0c&690
http://s9/bmiddle/5fb73e23ta0ae63dafb78&690
http://s8/bmiddle/5fb73e23ta09f908d9f3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