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2021-03-23 21:51:42)教材分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色的秋天”。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愿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2.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学写日记。
学情分析:梧桐树叶、水泥道是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但是学生对于它们也仅仅是停留在单纯的熟悉上,很难从中发现“美”,更不要说要从文字中感受它们的美。因此,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感受深层的美,并且把文字表面上的美深化为内心的感受,应当是分析学情的出发点,也是目标。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铺”,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2.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之美。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的品质,尝试写日记。
重点: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水泥道之美。
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尝试写一篇日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相关诗词
2.理解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指导书写“铺”。
二、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1.出示1—3自然段,指名读,尝试用不同方法理解“明朗”一词。
(1)明朗——晴朗。
说方法
(2)明朗——明朗就是阳光灿烂。
说方法
(3)明朗——光线充足。(多指户外)
说方法
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带来了明朗的天空,作者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惊喜、激动)
情感朗读:齐读——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三、感受水泥道之美
1.过渡:我走出家门看到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啊!你想看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水泥道吗?学习5-7自然段。
2.
(1)默读5——7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来你觉得得写的美的句子,用圆圈圈出来喜欢的词语。
(2)与同桌分享你看到了什么。
3.指名学生交流所画句子、词语、说说你的眼前看到了什么?你的感受什么?(课件出示画面)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生:我看到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颜色美)
生:它们还闪着雨珠,很漂亮!(感受)
师:这位同学不仅说出了自己看到了什么,还谈到了自己的感受。谁能读出它的美?指名学生朗读。
师:推荐一个在朗读上有可能超过你的人。学生2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生:我看到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生:这水泥道印着落叶图案,还闪闪发光。(看到的,联系上文)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画面。谁能读出它的美?指名学生朗读。
4.寻找语言规律,背诵。
(1)自由朗读,认真观察,接下来有些词语会不见的。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3)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a.说你看到了什么?
b.指名读
c.联系上下文理解“熨帖”的意思。
d.运用以上所学方法理解“凌乱”的意思。
5.指名三个学生配乐朗读5——7自然段,感受水泥道的美。
四、享受美景
1.如果此时你就走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
2.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享受这样的美景的?
出示第8自然段。师生配合读,体会作者的愉悦心情。
五、内化方法
1.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条水泥道作者天天都走,风景年年都在,可是作者为什么说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2.细心观察、用心体会
五、课堂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