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究方案
(2021-03-19 22:07:04)
标签:
县级小课题 |
分类: 教学研究 |
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领域教学策略
的探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既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但这四个领域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相对独立的。其中欣赏评·述领域是提高学生欣赏作品和用美术语言表达的能力重要部分,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和认识美术作品。但是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似乎都留有一个固定的课堂模式,即老师以课本为主导将中外美术作品,包括绘画,建筑,雕塑等美术作品介绍给学生,以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及审美情趣。这样的课学生参与率低,教学方法单一,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难免过于枯燥乏味,课堂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没欲望探究,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又抛到了九霄云外。同时,在社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基于新课程改革形势,对于小学美术教育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加大小学生的美育教育,正视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和改善,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思维能力。因此,我针对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方面的课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此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和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概念界定
1、欣赏·评述: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通过对场景的设定,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潜意识里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进行相关的内容强化教学,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艺术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同时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
2、欣赏评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欣赏的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和评述,结合学生经验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学生可通过对话、比较、模仿、情景、等活动方式来表现。
三、价值分析
本研究从分析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欣赏与评述教学”的价值理念和主要内容入手,比较了过去的“欣赏教学”与当前的“欣赏与评述教学”的区别,针对“欣赏与评述教学"各目标提出了适宜的教学策略,通过对小学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达到使小学学生在欣赏评述领域能够从多角度、多种方法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
四、研究内容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主要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通过对场景的设定,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潜意识里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进行相关的内容强化教学,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艺术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同时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知。
(二)欣赏与评述领域的基本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利用游戏、图片、视频等创设情景,如拼图游戏,猜画游戏,抢答等环节,并结合当地地理、历史、经济、民俗等,使欣赏与评述活动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从自然美和美术现象的发展历史、学生的心理感受、美术语言等方面去引导学生欣赏,并对美术作品从作者、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等多种角度进行分析和欣赏。
第三,逐步培养能够用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文字、动作、讨论、比较等方式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三)欣赏·评述领域的阶段性目标
1~2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4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5~6年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五、研究思路
美术课程的价值首先应体现在陶治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之外,还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 "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我们应充分发挥美术欣赏教学特有的魅力,使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小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将美术欣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欣赏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六、创新之处
欣赏与评述领域教学内容让小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该类教学领域主要利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通过对场景的设定,根据所学课型的特点和学生年龄、认知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可以利用语言、图片、影像、表演、问答等手段,如:眼、耳、口、鼻、手等,完成一定的活动内容,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进行引导教学,潜意识里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内容强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能够使得学生更为高效的学习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认知以及审美能力得以提升。此领域可以逐步使学生运用简单的美术语言、文字、动作、讨论、比较等方式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得以提升。
七、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了解目前学生美术问题的现状。通过分析进行调研。
2、经验总结法。依据研究目的及时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不断实践、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措施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分三个阶段(2020年9月——2021年5月)
1、准备阶段(2020年9月)
(1)课题开题,进一步明确所要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对所要研究的班级学生进行调查,搜集所需资料。
(3)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实施阶段(2020年10月—2021年3月)
(1)研究分析创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欣赏评述领域课的兴趣。
(2)探索学生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中欣赏的多种方法。
(3)探索学生美术课欣赏评述领域中评述方法的研究。
(4)做好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21年5月)
九、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究》研究报告
2、《小学美术课欣赏与评述领域教学策略的探究》论文
十、成员间的分工
课题负责人:惠红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