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2009-05-08 18:13:00)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学困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由于儿童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个体差异,在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学困生的存在对于圆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形成一定阻力。为了落实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原则,必须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应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据此,特制定学困生转化工作实施方案。
一、确定学困生转化对象
通过教师深入实际,认真观察,并开展广泛的调查及学生作品分析,从智力、学习、心理、家庭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确定学困生转化对象。
学困生人数不宜超过班级人数的5%。
二、认真分析致困原因
常言道“对症下药”,认真分析致困原因,是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当前我校学生致困有以下原因:
1、先天弱智与特殊的性格特征;
2、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失误或者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方法的问题,造成学生心理障碍和学习发展困难;
3、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
4、父母长期与子女隔离,导致学生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甚而形成学生孤僻或自闭的心理特征;
5、家庭教育缺失,农民中“困难户”忙于脱贫,忽视对子女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关心;
6、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
7、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校学习认识不足;
8、失败的经验、挫折感及其他心理障碍;
9、学习任务过重,教师期望过高,造成厌学情绪;
10、其他原因。
三、转化学困生的实施方案
1、对弱智学生,要求各任课教师采取个别辅导形式,根据个案分析,对症处理。
2、要求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改进工作方法,对学生特别是学困生采取以表扬为主,坚持经常与学困生谈心,互相沟通,杜绝学生心理障碍和学习发展困难的产生。
3、注意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激发学困生的自尊、自爱、自信。
4、每学期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教师和家长相互交流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鼓励家长多和孩子共处。
5、学校要经常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6、尝试开展“成功教育”,以建立帮助学困生发展的机制。
7、教育学生远离“三厅”,即录象厅、歌舞厅、游戏厅,以防止不良习气的影响,禁止学生阅读黄色书刊。
8、经常向学困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目的教育,以激发学困生的自我转化意识。
9、向学困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干预,使学困生建立转化信心。
10、学困生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致困因素多,变数多,反复的可能性大,要求教师要有“爱心、信心、耐心、平常心”,对学生转化结果要有正确的认识,公正的评价。
11、制定学困生转化工作计划,建立学困生转化跟踪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