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连瓦房店:七旬老翁守大山

(2023-08-12 22:46:44)
标签:

大连瓦房店

梁迎春

文化

分类: 老狼散文
   大连瓦房店:七旬老翁守大山

七旬老翁守大山
    文/梁迎春
    一个人,一座山,守着一片林。
    “住山18年,已经离不开大山。将来我死了,就葬在这里!”七旬老翁姜世成,站在山腰窝里自家房门口,望着眼前茂密的山林,发出由衷地感慨。
    听到姜世成如此说,我的心里五味陈杂。能够钟情于山水,留恋于山水,归尘于山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的情怀和境界?
    六月里,一个阴雨淅沥的下午,我和摄影师刘胜斌、韩伟东,走进了位于瓦房店祝华办事处的大王沟村。一入村口,映入眼帘的是南北两条绵延起伏的山脉合抱的村庄,郁葱茂密的树林遮住了山体,如两条平行的巨龙卧在这里,我们的车在山下沿路西行。观赏着大自然赐予的美景,不知不觉间,车子已沿沟行进约两公里。路的南侧主峰,即是姜世成所住的大王山。
    出生于1954年的姜世成,原是瓦房店轴承厂工人。在90年代企业改制后,姜世成开始自主创业,打过工,开过小门市,做过小生意,但行行干得都不如意。当他来到大王山,看到荒芜疏弃的山脉,心中顿生怜悯之情,于是与村里签定协议,承包下了500亩荒山,本想搞农业养殖,不想没成功。然而,日久生情却喜欢上了大山。
    据姜世成讲,一百多年前,大王山曾有土匪出没,被命名为大王山。后来,有闯关东的人,来此建房展地,延续发展成屯子。姜世成于2005年来到这里,当时大王山上住着单身老哥俩,被政府安置到福利院生活,随即将五间土房卖给了他。这五间土房建于解放前,四面墙透风漏雨,只两间房还可以将就住,其余三间房已破旧不堪,抬头就能看见天。
    姜世成买了这山腰窝里的房子,上下山只有一条弯曲的单人可行走的毛草路,老姜顾不得收拾房子,先修上山的路。一条小毛道,扩展成两米宽的车道,用了三年多时间,全靠自己手提肩挑,滚石上山已是日常劳作。那时,还没通电,也没有打井。喝山间溪水,烧大锅做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姜世成的工友、朋友,看到他在山里生活艰苦,给他送些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品。
    姜世成的退休工资,不舍得买衣服,买好吃的。投资养鸡养鸭养鹅,不想没等长大就被老鹰、山猫给收拾了,种的玉米谷物,也大多被兔子野鸡鸟类吃了。姜世成什么也没说,更没有去祸害这些小动物,他反而更加喜欢这些小动物,发现小动物觅食很困难,根源在于山间树木的稀疏。
    于是,姜世成买来各种果木树苗,还有绿化树苗种植。现在这些树苗都长成大树了,吸引了一些小动物、鸟类,将此山视为栖息地。而姜世成经常在院子里撒些粮食,喂那些小动物。他在枣树上挂了一块铁轨,拿起锤子敲铁轨,“铛,铛,铛......”的声音,回彻山谷,野鸡野兔从林间跑出来吃食。
    在房子的后面,有一棵百年的山里红树,现在已是硕果累累。姜世成尤其喜欢这棵树,每年都修剪、浇水、施肥,精心保护着。他说,树龄超百年的山里红,非常少见。这棵树的果实能有山楂那么大,很多朋友都不相信。来到现场查看,才由衷地叹服。
    五间土房改造成砖房,姜世成出了不少力,自己动手盖起来的。前几年,花钱找专业人士打了一口253米深的机井,井水清冽甘甜。生活条件好了,通上电了,可以看看电视。姜世成还买了台电动车,上下山方便了。我们去采访他的时候,他正在院子里修剪玫瑰花。看到他一个人搭葡萄架子,我们还帮他支起了木杆子。
    朝夕与鸟语为伴,饮山泉之水,居于绿树丛林之中,坐享天然氧吧。在姜世成这里,我看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于山水间,在于山间的精灵。
    大自然同样回馈给姜世成生机勃勃,绿树成荫遮天蔽日,空气新鲜沁人肺腑,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每天早晨,姜世成都在枣树和梨树中间的空地上练功,拳打脚踢柔活四肢,九节鞭耍起来虎虎生风。姜世成笑着说,“这两年有部分白头发,生出黑头发了。”我还打趣道:“你这是想返老还童啊,不仅身体年轻,心态更年轻。”
    18年了,姜世成从五十出头的壮汉,到七旬古稀老人,一直住在大王山里。与大山为伴,与清风共勉,他不孤独寂寞,也不提苦和累,他知道什么东西最宝贵,内心清净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做个干净的人,返璞归真,多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