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2013-05-12 18:24:17)
标签:
老狼百病论治文化 |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
骨质疏松是老龄人常见的生理现象,尤其是绝经期妇女,常见患者弯腰驼背,躯干明显变短,脊柱活动受限。压痛、叩击痛位于胸腰段易发生骨折处。可引起压缩、变形、疼痛等一系列障碍,令患者极度苦恼,如何促进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热点话题。
临床中,很多患者问个不停,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虽然本症病因未明,也无理想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采取补充性激素、增加钙入量和鼓励病人活动等,完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质疏松就是指单位体积内骨组织低于正常量,致骨外形虽在,但骨小梁稀疏,而年轻时经常参加劳动及体育锻炼者,骨的老化减慢,疏松改变也较轻。
骨质疏松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全身分布情况分为全身性及局限性,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多发于老年女性,继发性常见服用激素者,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等。骨合成减少是主要原因,不论男性激素女性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正常情况下,性激素对骨合成和肾上腺皮质酮对骨的抗合成作用处于动态平衡。老年女性性激素减少较大,而肾上腺皮质酮减少较少,结果合成作用减少,抗合成作用相对增加,骨合成就会处于负平衡,日久产生骨质疏松。另外雌激素多有拮抗甲状腺的骨吸收作用,雌激素降低,骨组织对甲状腺素敏感,使更多的钙从骨组织中释放出来,加重了骨的吸收。
钙代谢失调和废用性结果亦可导致骨质疏松。肾上皮质酮的增加除影响骨合成外,还影响肠中钙的吸收,使粪中钙排出增多,影响肾小管使钙吸收减少,排出增多,导致钙产生负平衡。如果食物中钙含量减低,则钙负平衡加重。废用性结果就是指长期卧床,患者长期用石膏固定后产生骨脱钙现象,卧床同样减少脊柱肌肉活动和压力作用,会使脊椎骨脱钙。反之经常锻炼肌肉,会使钙磷含量增加。骨疏松在长管状骨表现为骨皮质变薄,在松质骨表现为骨小梁减少、变细,股骨颈、椎体是松骨质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因而骨折的机会也多。
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症状是腰背痛,疼痛可因胸椎或腰椎压缩骨折而致,也可因骨折后脊柱变形,继发小关节骨关节炎所致,也可能是保护性肌肉痉挛或肌肉韧带劳损所致。疼痛可因咳嗽、喷嚏、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疼痛可沿肋间神经放射,或向腰骶部放射。检查可见骨透亮度增高,骨皮质变薄,重者仅呈线状,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尤以骨梁减少为多,因而使纵行小梁变得明显。
老年女性骨疏松,雌激素缺少是其病因,可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预防及治疗。但必须早用才有效,过晚则不能阻止其发展。服用雌激素还可对骨疏松产生的腰背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只能制止钙的负平衡,并不能变成正平衡。因此增加营养和补充钙是很关键的,必须注意病人的食物组成,应用激素的同时给予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C,才能为有机合成提供足够的原料。服钙过程中应每晚睡前服一次,以纠正下半夜及清晨低血钙状况,以免此时的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引起骨脱钙。为了促进钙的吸收,必须配合维生素D治疗,同时给予治疗剂量的氟化钠可促进骨形成。
但并非高龄者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每个人的骨疏松情况也不同。骨质疏松症易发生于绝经期后妇女,可是骨丧失速度自绝经期前就已加快。对已出现骨疏松症状者,应减少负重,防止椎体压缩骨折,并积极进行治疗。根据病人体质循序进行,在症状缓解期或骨折康复期可进行腹肌及背肌锻炼,加强力所能及的体疗和生活劳动,以刺激骨的形成。
治疗骨质疏松的根本在于预防,加强体育锻炼应该提前进行,因为运动负重能使钙磷含量增加,有利于椎骨的合成。因而中年妇女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节,有意识的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可减缓骨丢失。老年人可进行太极拳、气功、步行、慢跑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平日注意步履稳定,以免产生常见的股骨颈骨折等合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