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木与不仁实有不同
(2013-03-25 21:44:03)
标签:
老狼百病论治文化 |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
我们常将麻木与不仁同称,麻木是指肌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亦称“不仁”。笔者认为,二者虽常同称,但其病之程度实有不同。
先说说麻木,麻是肌肤不仁,但犹觉有气微流行,似虫行皮中;木则痛痒不知,真气不能运及,如木厚之感。故麻与木,实乃有别。而“不仁”是指失去感觉能力,对刺激没有知觉,其症状比麻木较重,实际上就是感觉完全消失。
麻木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多见于手足、四肢、颜面及头部。半身不遂可兼有麻木一证,但其以半侧肢体运动障碍为主证,与单纯之麻木不同。疼痛与麻木又不同,前者以痛为主,一般无麻木感觉,后者不知痛痒,故二者迥别。
据《黄帝内经》中记载,“卫气不行,则为麻木,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皮肤不营,故为不仁。”而《丹溪心法》却有“谓麻为气虚,木为湿痰淤血。”的描述。《石室秘录》认为,手之麻木乃气虚而风湿中之所致。由此可见,风邪入络与湿痰阻络之麻木,多与中风有关。气虚麻木与血虚麻木,与年老体衰、久病有关。气滞麻木与血瘀麻木,可由内伤七情、气滞日久,血行不畅,或寒邪阻滞,血脉凝涩,阻塞脉络,阳气不运所致。
临床表现
风邪入络:素有手足或半侧颜面麻木不仁,可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则流涎,或伴有恶寒发热。治以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气虚麻木:手足渐至麻木,倦怠少食,少气懒言,语声低微,便溏尿清。治以培补中气。
血虚麻木:肢体掣强麻木,伸缩不利,肩背或腰腿麻木,着有定处。伴有面部、口唇、指甲淡白,眩晕。治以补血润燥。
气滞麻木:肢体酸麻沉重,伴有胸胁满闷等气滞之症。治以理气通络。
淤血阻络:麻木不仁,痛觉消失,口唇青紫,肌肤甲错。治以祛瘀通络。
湿痰阻络:麻木不仁,或痛觉消失,四肢困重,恶心呕吐。治以祛湿化痰、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