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夏季感冒
(2012-05-07 22:32:17)
标签:
老狼百病论治文化 |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
在炎热的夏季,感冒极易发生,令患者极其痛苦。夏季感冒主要分为风热证和暑湿证,但无论哪一种,无非是由于外邪偏热犯肺所致。针灸具有疏散风热、清利肺气,清暑化湿、疏表和里的作用,对夏季感冒的治疗效果较好。
风热证俗称热伤风,和暑湿感冒极易混淆。发病原因的明显区别在于,暑湿感冒是由于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所致;而热伤风是由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另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在症状上,暑湿证少汗,而热伤风有汗不出。共有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咽喉红肿疼痛的症状,没有传染性。
根据风热证的致病因素,风热上受,首先犯肺,肺受灼热,清肃失司。故应取手太阴荥穴鱼际,配合尺泽穴,以达到化痰止咳、利咽喉的目的。据《诸病源候论·风热候》载,“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因此,针治风热证要用泄法,疏散风热,清利肺气。
暑湿证则不同,因暑湿伤表,肺卫不和,故应取太阴、阳明、三焦经穴。常用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穴,以达到宣肺解表、清暑化湿,和中健胃、化湿降浊的目的。据《针灸资生经》载,“暑湿在表,发热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微汗脉浮,刺合谷。”因此,针治暑湿证也要用泄法,清暑化湿,疏表和里。
治疗方法
风热证:尺泽、鱼际、曲池、内廷、大椎、外关。咽喉肿痛加少商,小儿高热加人中、十宣。
暑湿证: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热重加大椎,湿重加阴陵泉。气虚加肺腧、膏盲,血虚加血海、复溜,针用补法。
梁迎春
2012年5月7日22点2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