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治慢性肾炎
(2012-01-28 23:52:43)
标签:
医疗保健文化 |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
肾炎是指肾脏有炎症所致,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在祖国医学家统称为水肿病,属于水肿、虚劳、腰痛的范畴。其主症是水肿,而水肿又有久、暂、轻重之转化,可因外感反复发作。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恶心、呕吐等尿毒症症状。扁豆具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作用,对肾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中医入药的扁豆,是取草本植物扁豆的种子,有白色或紫黑色之分。干燥种子为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以饱满、色白者佳。主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本草纲目》载,“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七略别录》载,“主和中下气。”《药性论》也有记载:“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肾主水,主水液代谢的平衡。而肾炎的主要表现,就是小便短少,无论全身水肿或轻度浮肿,都是因为肾功能极差,甚至衰竭。主要是病因是由于肾中真火不足,不能蒸发脾阳。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脾土失其温养,则不能运化精微,抑制水气泛滥,以致水盛或愈衰,阳消则阴更胜。归根结底,脾肾火衰阳弱为主要病症。
肾、膀胱、三焦三条经络,与脾、肺、肝三脏有间接关系。因为水在体内敷布,必依赖于三焦决渎,膀胱之气化。更是依赖于脾气的传输,肺气的分布,肝气的疏泄,各条经络相互调节,才能协调无病。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正是由于脾与肾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才有“补肾不如补脾”的说法。肾炎非独肾脏一经有病,所以水病专治肾不效的原因就在此。而扁豆不但能温补肾阳,还能兼补脾虚。
治疗方法
将扁豆炒至焦枯,研为细末,每次服10克,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梁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