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思邈的问诊指导思想

(2011-11-30 01:30:00)
标签:

医疗保健

文化

分类: 老狼百病论治

          

 

       孙思邈的问诊指导思想

 
           

             孙思邈的问诊指导思想


                文/梁迎春


  中医问诊的内容,大致和西医的问诊基本相同,通过细致的问诊,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奠定基础。早在千年前的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就已经提出了问起病及转变情况。在疾病多发的今天,他的问诊指导思想,仍有现实的意义。
  问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而医者和患者的心境往往有所不同,这也造成了医患比较复杂的接触关系。所以,医者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疾病的有关情况,临床工作就会正常进行,可见问诊是多麽重要啊。孙思邈说:“问而知之,别病浅深。”出自《仲景伤寒补亡论》叙论五问中的这句话,道出了接触患者的初步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处理疾病的步骤。
  中医问诊的特点就是可以了解症状的演变,包括治疗过程,再结合其它三诊,找出主症和兼症。有助于辨别病情的表里虚实,进而鉴别疾病的性质和发病原因。要想全面考虑疾病,就必须深入询问,以便为辩证提供可靠的资料。因此,经常会有患者不理解,“这是什么大夫啊,又问这又问那的,不如去拍X光,或者做CT诊断好了。”更有甚者竟然说,“某某地方有个大仙,看面、看手相就知道是什么病,真是神了!”医者听到这样的话往往很痛心,可又不得不去解释,否则岂不是辱没了中医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已经根植在我们的骨髓,只有将“巫”的影响清除,才能让世界真正地认识中国中医药。
  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应用于中医药学、医史文献、医家。从起病的情况来看,如果发病急骤,多属于外感,反之起病较慢多属于内伤,经常是胃气先倒。从症状来看,如初病则头痛恶寒,说明其病在表。若症见腹痛呕吐,手足厥冷,说明此病在里。至于一些急性病症,更应该注意询问,还有现在的症状,临床上都应该重点询问。在病症的转变上,如果发病初期很轻,后期逐渐加重,应当注意病情有发展,就需要机变处理。如果开始时很重,后变轻的,应该注意病症的盛衰和逆从,进而鉴别病症是否外强内干,内在实并为减轻。
  我们的药王孙思邈,提出的理论细致可循,详细询问病情的症状,是全面认识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问而知之,别病浅深。”这句话详细而具体,蕴含的思想是合乎临床上需求的,对预后诊断,讨论病情和处理疾病,都提供了依据,以求治疗最佳效果。真的佩服孙思邈的智慧,他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梁迎春
  2011年11月30日01点17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