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鲁迅率先创造了N次的流行语?

(2011-10-14 00:17:31)
标签:

走近鲁迅

文化

分类: 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45)

 


                是鲁迅率先创造了N次的流行语?


                      文/梁迎春


  不知从何时开始,生活中开始流行了“N次”的流行语,“做过N次了”,“吃过N次了”,或者“被N次了”等等。总之,让人耳目一新,应用也很广泛。那么,N次的这一流行,到底是谁率先创造的呢?
  偶然在《鲁迅书信集》里面看到这样的一句话:“将来当厄于第N次清党”。这是鲁迅在1927年7月12日,写给江绍原的信里提到的。我当时看到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就像鲁迅仍然生活在我们身边一样,在用着N次的流行语。但我心中更是疑惑,难道是鲁迅创造了这一流行?
  英文字母N的使用,可在数学、化学、现代汉语中。N在数学里表示无穷大的意思,代表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并不是指一个特定的数,就用N次来表示很多。在化学中,表示元素氮的化学符号,也表示粒子的数目,也表示当量浓度(即normality的缩写)。N在交流电中表示零线。在中国火车车次中,代表管内旅客快速列车。应用如此广泛的原因,是因为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u,微积分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但并非是N。
  其实,微分和积分的思想在古代就已经产生了,但微积分成为一门学科是在十七世纪,牛顿和莱布尼茨建立微积分被称为无穷小分析。18世纪的微积分学不断向前发展,应用于天文学、力学、光学、热学等各个领域,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微积分的创立是牛顿最卓越的数学成就,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nu开始围绕着人们,但是N并没有应用到中文里面,在18世纪的文献资料里也没有可查找的迹象,鲁迅是在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出版了大量作品。这样看来,将N写到了文章当中,鲁迅应该是首创,而且是以书信的形式,这和谈话交流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词语,这在《拿来主义》中会找到答案。在《这个与那个》里面的“狭人”一词也是新鲜有趣,无情的讽刺很是辛辣。最为我们熟知的,当属《阿Q正传》中的“阿Q”一词了,鲁迅能将Q用于人名,那么将N用于语言沟通,又有什么不可能?
  读不完的鲁迅,有很多人在鲁迅作品书信当中,发现了未知地文化。但就鲁迅率先创造了“N次”的流行语一事来讲,真的应该引起我们惊醒了,在古代、外国的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创新上,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 (未完待续)

 

 


  梁迎春
  2011年10月14日0点07分。
是鲁迅率先创造了N次的流行语? 欢迎来到唐朝历史百科交流探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