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饼里的思念

(2011-09-08 21:44:13)
标签:

老狼散文

文化

分类: 老狼散文

  
                月饼里的思念


                 文/梁迎春


  又是一年中秋佳节至,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尤其是看到月饼,我更是格外思念远在台湾的二叔。
  一样的月光,三十多年前的今天,二叔回来过一次,带了好多的礼物,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一大盒月饼了。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月饼,也没见过铁盒的包装。看着月饼油亮的外表,就忍不煮垂涎欲滴,咬下去酥酥的口感,真是过瘾。特别是里面的什锦馅儿,红的丝、绿的丝,吃在嘴里回味无穷。二叔说,大老远的带盒月饼回家,就想让大家尝尝台湾的风味,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那时候我还小,也不知道二叔为什么哭,只是看到他在奶奶的坟上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恭恭敬敬的在坟头上摆上了两块月饼,一个劲的磕头,半天都不起来。我当时想,可能是大家都吃上月饼了,唯独奶奶吃不上这月饼,二叔才哭得那么伤心吧。我大姑也抱着二叔哭,述说着奶奶对二叔的思念,这么多年音讯全无,如今总算是回来了,找到家了。
  还没吃完晚饭,月亮已经爬上了山坡,二叔看着月亮内心真是无限感慨。我记得他说,在台湾别说中秋节了,就是平常日子也经常望着月亮思念家乡的亲人,希望月亮能给家人捎信,告诉我们他还活着,而且过得很好。吃完饭,我母亲将屋子里的供桌抬到了院子里,摆上了月饼和葡萄,还有苹果、鸭梨等水果,都是我们家自产的。然后上香,点燃了烧纸,再然后磕头,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拜月习俗。拜月之后,我们就可以分享到供桌上的月饼了,我那时候总是盼着拜月早点结束,就是为了能得到那一块月饼,因此总在供桌附近呆着,生怕没有我的份。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那时候物资很匮乏,别说吃月饼了,就是连饼干也看不见。米饭和馒头也只是过年才能吃上,月饼也只是一年吃一次,好像是凭粮票供应。记得当时月饼领回来,是走亲戚串门用的,礼尚往来之后,我们兄妹几个才可以分到。而这个礼尚往来的期间,月饼都是在一个框里装的,用绳子掉在房梁上,大人们都担心被孩子偷吃了,就没有像样的礼物走亲戚了。
  如今想想,望着房梁上的月饼,只能看不能吃,真是心酸。把这个故事讲给女儿听,她还以为是讲笑话呢!二叔后来又回来几次,每一次回来都感慨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拜月的习俗也改进了许多,张灯结彩的放烟花,扭秧歌,踩高跷等等。月饼也不是什么稀罕食物了,人们的口味越来越高,月饼似乎只是用来拜月和思念的形式上了,也很少有人惦记着吃月饼。
  是啊,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思念是不会改变的,即使穿越时空,纵是天涯海角,月饼中依然可见亲情与真情!

 


   梁迎春
  2011年9月8日21点43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