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作家老狼
作家老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389
  • 关注人气:39,6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茅盾文学奖何时才能不矛盾?

(2011-08-25 06:18:47)
标签:

老狼杂文

文化

分类: 老狼杂文

                茅盾文学奖何时才能不矛盾?


                   文/梁迎春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在争议声中出炉了,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和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获奖。此消息一出又是一片哗然,网友们对这5名获奖人,其中有4人来自作协表示质疑,说“茅奖”成了体制内的自我狂欢。还有的对评委不满,没精力看完全部作品不说,尤其是对提名作品很“陌生”。争议最大的是张炜的《你在高原》共有450万字,相当于6部120回的《红楼梦》,以“长”取胜遭到了广泛质疑。
  茅盾文学奖历来就备受争议,一直处在矛盾中,但是有这么大的反响还是首次。从参评作品的方式,到晒出62位评委的名单,再到获奖名单出炉,就一直没消停过。但是评委会的回应却令网友们更加茫然,说这获奖的五位作家没有黑马,并否认评委“光吃饭、光睡觉”,只有十位评委表示通读《你在高原》。这样的回答谁能信服啊,就算这十位通读了,余下的那些评委是不是在走马观花呢?而且在本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第一轮投票结果中,得票前10名的作者里,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到了8位。因此,有网友说“茅奖”的评选成了“官养”作家的空手道,人情味太浓,都不如小学生的评选活动。
  这两天,这5部获奖作品也随即引发热销,在很多书店,几部作品获奖当日就销售一空,各出版社准备加印。这可是在我们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既然对“茅奖”的评委不信任,对获奖的作品质疑,那又是什么心理使人们趋之若鹜呢?我想,很大的关系是出于好奇心理,陌生的作品,当然想一睹为快,何况又是获奖作品呢?或许正是这样另类出格的作品,才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吧。这其实是我们缺乏能够激发思考、培养辨别能力的方式,这几年纯文学的走低就很能说明问题,不是我们变得“愚”了,而是纯文学向商品化、娱乐化方向发展了。
  作家刘震云在其作品《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整个评选形式有点像选超女,看着一轮轮出炉的评选名单,有种像坐过山车般的刺激。”这个比喻虽然很恰当,可令我想到的是,“茅奖”的评选是在一轮轮的评选超女,这怎么看着就像是跟芙蓉姐姐、凤姐的走红类似呢?唯一的区别就是,凤姐的走红是网友们一个个帖子顶出来的,而“茅奖”的评选却是体制内的自我狂欢!笔者真的担心“茅奖”评选的走向,在如今功利的时代,很多的作家都是带着利益性在写作,当然这也不排除“茅奖”的个别评委也带有利益性。既然都不是“光吃饭、光睡觉”的孬种,那就多多接受大众的舆论和监督吧,不要将“茅奖”发展成自己的王国!
  当然,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是站在特定的立场上的,因立场不同、标准各异、评委个性等原因,产生矛盾也在情理之中。有争议才会有进步,如今有很多网络写手、撰稿人,他们不依赖组织独立写作,凭的就是实力,有的人气远远超过“官养”的作家,他们必将给中国文坛带来冲击。文字是很纯净的,能够经得住历史沉淀的,都不见关系网和潜规则。文艺评奖也一样,茅盾文学奖要想不变味,只有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基本原则,真正地贯彻百家争鸣,才能实现百花齐放!
  希望不要辜负茅盾先生的心愿,让我们共同努力,四年后再见!


  

     梁迎春
  2011年8月25日06点07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