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得不行了,爬起来写了这篇文章,希望不要被新浪的管理员和谐了。
不要随便立“野碑”
文/梁迎春

前几日网上议论纷纷,黑龙江方正县为死在该县的日本“满洲开拓团”成员立了一座碑。面对舆论,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的说法,“立碑主要是作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一个见证,将名字刻上去也是为了体现中华民族的胸怀,提醒后人要和平。”方正县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王伟新的说法则是:“‘开拓团’不等同于日本军队,他们是侵略者,同时也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受害者。‘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并没有日本军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开拓团’的逝者。”

这种说法不仅没有令网友们信服,反倒激起了更大的愤慨。
8月3日15点,5名男子到达方正县‘日本开拓团’纪念碑处砸碑。五人为湘军五百、飞天燕子、梁智、飞天、韩忠(均为网名),五人在与当地警方冲突当中,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支持,方正县也被扣上“汉奸县”的帽子。可能是迫于舆论的压力,这五人没有被拘留,在3日晚8点40分左右已离开方正县,乘火车回京。此消息一出更是一片哗然,很多人称这五人是勇士,是民族脊梁,并高喊打倒汉奸,卖国贼,还有英烈后代要求推倒此碑!五勇士在阜成门召开发布会宣称:再不拆,我们继续砸!
如今,方正县面对的已经不是该不该立碑的问题了,而是决定是否将此碑推倒的问题了!那么,花70万元为侵华日本满洲开拓团死者树碑,这笔钱由谁来支付,还要不要花1500万为开拓团拍电视剧立传呢,是否还规定街头牌匾必须标有日文,不服从的要罚五千元,罚款由工商执行呢?
问题是方正县长解释的,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上并没有日本军人的名字,搜集的都是‘开拓团’的逝者。这句话是否属实?还有‘开拓团’究竟在方正县干了什么?实际上日本的移民满洲政策就是为了战争的需要,移入东三省的确是日本的公民,但却是武装的“屯田兵制移民”。试问移民还有带着枪的吗?只要你带着枪进入中国,那你就是侵略者,就是我们的敌人!
其实‘开拓团’就是间接地抢掠,在枪口的威逼下,方正县的老百姓土地被抢走了,被赶入了“部落”。没有了自由,别说吃不上穿不上了,时常受到凌辱,过着非人的生活。据相关资料显示,“满洲开拓团”来中国后,不断强占或以极低价格强迫收购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或在日本组建的12000多个“集团部落”中忍饥受寒,其间冻饿而死的人无法计数。这血淋淋的历史有谁会忘,方正县的领导在决定立碑之前,是怎么读的县史?与村民探讨过这段历史吗?征求过村民的意见吗?在我老家辽宁就有这样的事情,一个孤岛叫交流岛,上百户人家,竟然只有一个日本人把守,如果这个日本人被杀了,那么我们这个岛就会被屠光,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日本兵屠村令老百姓怕了。只得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粮食拿走,挨饿受冻还得做奴隶。
关于墓碑的起源,在我们古代应该是有了坟就有了墓碑。在东汉时期产生了墓志铭,从此开始树碑立传,进而形成了墓碑,墓表等礼仪文化。墓碑的选石、方向、尺度,以及所刻的碑文还有书写,都是很讲究的。目的就有一个:无非是象征着高贵、华丽、火红的年华;辉煌的事业,绚丽的人生;不朽的精神,深切的怀念;这也是子孙、立碑人的一种孝道。可以说,墓志铭上能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色。可是这次方正县的树碑立传,要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文化特色呢?
闭上眼睛都不敢想象,当我们打开电视看到的是‘开拓团’耀武扬威的画面,走在“满洲开拓团”的纪念碑下,看到是屠夫侵略者的名字,在看看街头巷尾的牌匾都是标着日文,这怎么看起来就像是在建一个“东亚共荣圈”呢,这是什么概念!?就算方正县为了招商引资,那也不至于这样向日本人献媚吧?!
梁迎春
2011年8月5日05点47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