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老狼杂文文化 |
分类: 老狼杂文 |
当我提笔写下此文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异样感觉。笔者从事的是针灸工作,作为一名从医人员,我不但热爱自己的事业,更是深知中医之博大精神,在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学习。然而总是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当我面对一双双渴望健康、渴望生命的求助眼神时,我完全忘记了自我的存在,面对疾病、面对死神,我无所畏惧。这很大方面得益于太安堂创始人,柯玉井大医的精诚精神熏陶,还有“秉德济世,为而不争”的太安堂堂训精神的领悟,使我在医学领域上的探索永不止步。在此也感谢“太安堂”的传人创办制药企业,复兴了五百年老字号“太安堂”。
说起“太安堂”,使我想起了近几年韩国人的申遗,说老子、孔子和李白据说都是韩国人,甲骨文也是韩国人发明的,还说李时珍也是韩国人,说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这可我们真够从事中医人员痛心的了,好在我们国家将针灸申遗成功了,否则,我们不但是愧对列祖列宗,更是无颜面对“黄帝内经”了。不可否认是韩国人激起了我们保护传统文化的激情,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医是一项优秀的文化遗产,中医药又是中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不但要继承这一传统文化,更要想到如何能在我们的手里发扬光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世界真正的认识中国中医药,这就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
“本草”的名字起源就是因为药物起源于草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疾病和中草药的认识不断提高,这是值得喜庆的事情。因为我每天接触到很多患者,有些患者对中医药的认识相当盲目,他们不知道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道理,更不明白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原则。因此有的患者会说,这是什么大夫啊,又问这又问那的,不如去拍X光,或者做CT诊断得了。更有甚者说,某某地方有个大仙,看面、看手相就知道是什么病,真是神了!其实只要对中医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是神吗?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已经根植在我们的骨髓,要想让世界真正地认识中国中医药,我们必须要认识中医,认识我们身边的草药!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需要我们的思想彻底改变,而且需要全民族的中医药文化认识普遍提升!
作为医者本身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更要提高,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关系。我非常感动太安堂的创始人柯玉井,他承父业从医,后来考入太医院,官至梧州府同知署理梧州府正堂。为官清正廉明,政绩卓著。隆庆元年,柯玉井叩谢皇恩,恭接亦师亦友的太医院院使万邦宁撰编的《万氏医贯》及皇帝恩准太医院授予的“太安堂”牌匾,回故里潮州创建“太安堂”。《万氏医贯》记载着中国中医药的源远流长,闪现的不单单是知识的魅力,更可见一代名医柯玉井的人格魅力。他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不断清楚“巫”的影响,逐渐使中医药从宗教迷心中解脱出来,这种从整体的观念出发,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太安堂”中医药体系的确立,并由此奠定了“太安堂”的世代伟业。
“秉德济世,为而不争”,柯玉井的太安堂堂训,更是值得我们医护人员学习。我们不但要提高自身认识,关键是要有实际行动。在治则和制法上要进一步研究,全面的掌握药物的性能,牢记中药的配伍与禁忌,针对病情,合理用药,才能在临床上不断地提高医疗效果。对待患者要有耐心,不骄不躁,详细的讲解病理及基因。更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如同中药的炮制,我们要时刻磨练自己,才能掌握药物的升降浮沉。医德尤其重要,我想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能够实事求是的为患者提供建议和治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所谓“只要世间人莫病,何愁架上药生尘”嘛,这既是修医者之德行,又能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尽点微薄之力。柯玉井就是历经磨练才终成一代名医的,“太安堂”的创建不但是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绚丽,更是对他医学水平的肯定。
在柯玉井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国粹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一种大爱无私的精神!“弘扬中医药文化,共享健康和谐”,是我们永远的主题,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此,向太安堂集团的所有工作人员,致以最诚挚的问候!感谢有你们!——值杏林宗师柯玉井诞辰五百周年之际,写下此文。
2011年6月4日05点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