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走近鲁迅老狼文化 |
分类: 走近鲁迅 |
鲁迅是民族魂,很多人都把他当做斗士,我们都佩服他的视角和文笔,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已经牢牢地印记在我们心中。其实在这位文坛大亨的背后,还有很多警醒深邃的一面,淋漓尽致的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很滑稽也很幽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
大家都知道鲁迅个子矮,其实小时候的鲁迅长得就比较瘦小,六岁入塾从叔祖周玉田先生初诵《鉴略》。当时的一些小伙伴却送他美称“胡羊尾巴”,意思是小而灵活也。这其实是恭维的话语,因为鲁迅的祖父在朝廷做官,当时的家景很好,周围人是用一种爱慕的眼力对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这个时候的鲁迅是天真无邪的,虽然是以王子的姿态生活着,但却没有以王者的威严发号施令,他很快乐地在小伙伴们诙谐幽默的恭维中成长着。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祖父做官受到牵连,家道随之走向中落。鲁迅这时候面对的是冷嘲热讽,亲热温存都不见了,周围的人跟以前完全是两个态度,这使他看清了人间冷暖,也从此学会了低调做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但是鲁迅认知的过程,更是鲁迅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求生存的过程。百草园曾留下鲁迅的纯真的童声:“仰视桑椹熟,俯听蟋蟀鸣”。而在三味书屋的一次“对课”,就明显可以看出鲁迅思维的开阔活跃了,一次先生出上联“独角兽”,众童生所对的都不尽人意,当鲁迅以“比目鱼”对之,顿时语惊四座,先生拍案叫绝。
后来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赴日留学在1909年归国,这时候的鲁迅已经是29岁了,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虽然身份是教书先生,但鲁迅是一个不修边幅更不注重穿着的人,尤其是“板寸”平头,留着胡子,穿着长袍,特征很明显。也正因为这样,他经常被人瞧不起,也经常被视为可疑人物遭搜身,身处的境界真的如他笔下的孔乙己。唯一的不同就是精神和思想,横眉冷对千夫指注定是要孤独的,或许这也正是鲁迅前进的动力。
1912年鲁迅给自己设计的服装,有点儿像中山装,更像今天的夹克。鲁迅的这个举动很能说明他内心的挣扎与渴望,鲁迅的思想是暗合中庸之道的,他反封建还要保留传统,向西方国家学习又抱有迟疑态度,这身不伦不类的服装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但具有启蒙意义,也是在向传统观念宣战,那一双斗士的眼睛令人望而生畏,头发丝似乎很硬,就像是一根根竖起来的,冷傲孤峻的姿态酣畅淋漓。
鲁迅在这一年的转变如此之大,是有原因的。因为在这一年鲁迅首任官职。鲁迅对做官感觉到很新鲜,可是不久就发现官场陋习和腐败很严重,鲁迅也就是在这时候起,坚持启蒙主义的态度比较明显,但又坚持科学民主,这样既坚持又质疑的态度,说明了鲁迅的内心很矛盾,其实他也面临着很多选择。鲁迅的文章也从此增加了一些幽默的成份,而且不拘一格,散文、杂文、小说都有随处可见的幽默。反应的大多都是很残酷的现实,虽然很多人不接受也不愿意去理解,但却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种深刻的悲凉就是发自鲁迅骨子里的幽默。
鲁迅一些经典的幽默语句有很多,如“窃书不能算偷”,“在女娲的双腿之间出现的古衣冠的小丈夫”,“婚礼就是性交的广告”,“从黄帝的头,谈到女人的脚上去了”等等。正如鲁迅所说的:现在实在是难以幽默的时候,于是虽幽默也就免不了改变样子了。其实,如果不细细品读,是读不出鲁迅幽默的深刻内涵,他的幽默中不但夹杂着讽刺,讽刺中还饱含着悲哀,悲哀中又可见隽永,这也铸就了他独特的文章风格,一个永远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