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色艺双绝的名妓(11)苏小小
史上有载的第一位工诗文名妓
文/老狼
苏小小,南朝时钱塘人,史载第一位工诗文的美貌名妓。那么何为“工”呢,就是指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者的工作量,或者说是突出的贡献。关于“诗文”,在古代的解释,唐朝韩愈的《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里给了明确的定义:“尚书於大历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工诗文在苏小小身上体现的超凡脱俗,不但长得眉清目秀,貌美如花,而且聪慧过人,尤其精通音律,善歌舞,是享誉钱塘江的著名诗妓歌妓,历代都有咏她的诗文。如“苏小门前花满枝,苏公堤上女当垆。”,“苏家弱柳犹含媚,岳墓乔松亦抱忠。” 还有“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等等,简直太多了,说也说不完。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曾看过一些有关资料,不少史学家否认历史上有此人,认为和貂蝉一样是小说杜撰出来的人物。因为宋朝时期,钱塘一带也有个名妓,叫苏小小,所以关于宋代的这个苏小小,史载的资料就很多,南朝时期的苏小小资料很少能查到,因此不少人认为,历史上并无南朝苏小小此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考证。如果真的没有此人,那么历代都有咏她的诗文,这又是为何?况且她的爱情很是令人同情与缅怀,并有诗文为证,民间也有很多关于她的传说。
苏小小,长得很是娇小,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她的父亲才给取小小的名字吧。小时候就能吟句成诗,引来一些才子少年围着她转,后来家道中落,靠到酒楼之类的娱乐场所唱歌为生,沦为歌妓,但是苏小小的歌舞造诣颇深,再加上是诗词方面的名声远播,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家喻户晓的名妓。还有油壁车的描述她,说是她经过的地方,引得五峰少年踏至而来,场面很是壮观,虽然有点夸张之举,但足见其超群的才华与美貌!
苏小小的初恋是给与了一个富家子弟阮郁,她看中了阮郁的英俊潇洒,且能说会道,哄的苏小小是很开心。当时他们可以说是爱的轰轰烈烈,苏小小也是全身心的付出,这事在当时也是一大新闻。那些追求小小的,对苏小小是垂涎三尺,但也没办法,因阮郁在她身边而无法靠近。岂不知这个富二代潇洒惯了,竟然不知愁滋味,游山玩水,贪逸享乐,不求上进。阮郁最终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好生难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歌舞停歇了。时间或许是医治感情伤痕的最好良药,后来的苏小小依旧沉落风尘,与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但是她内心的伤却无法痊愈了。
经过一次感情打击的苏小小表面上是快乐,其实内心一直没过去这个坎,心里一直惦记着阮郁希望有一天能回心转意,然而这一等就是三年。人的一生有几个三年啊,苏小小的心憔悴了,整日倚门卖笑度日,似乎对感情不抱有希望了,常年的忧郁,使她的身体状况急剧下降。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这是题在一个六角亭上的一副对子,亭子名字叫慕才亭,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生活就是富有戏剧性,有些事情,我们没有准备,却在不意间出现在视线里。然而鲍仁的出现却令她大吃一惊,因为他和阮郁长得太像了,因盘缠用尽滞留在客栈,无法进京赶考,苏小小十二话没说,资助他希望能金榜题名。
老天不负苦心人,鲍仁功成名就,回到钱塘去看望苏小小时,苏小小因忧郁成疾,已经咯血而死,可叹红颜薄命啊,年仅十九岁。只给他留了一封信,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这一段诗句展示的是多么凄凉的人生啊,留给我们的又是多大的震撼啊!关于苏小小的文章,历代所著的有很多,不少人认为,苏小小能够流传下来,跟这些文学作品有关系。但是老狼不这么想,我认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宁愿被苏小小感动着。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泠。其实苏小小之所以代代相传,人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她的工诗文,还有可歌可泣的爱情!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就是在如今的时代,苏小小的墓,在杭州也是人所共知,香火不断,人们在依据缅怀仰慕,苏小小的风采已经感染了我们世世代代。
老狼
2010年12月10日01点17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