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鬼谷子讲学解密中国军校的起源

(2010-08-08 15:38:02)
标签:

历史探秘

分类: 历史疑云

  历史疑云(31)

                       

          从鬼谷子讲学解密中国军校的起源

 

                      文/老狼


  鬼谷子名王蝉,因隐居鬼谷,自号鬼谷子。春秋晚期楚人。长于养性持身和纵横捭阂之术,曾聚徒讲学,并著《鬼谷子》兵书传世。鬼谷子先生曾任楚国宰相,后归隐卫国授徒,鬼谷位于江西省贵溪境内,因鬼谷子先生在此授徒为名。鬼谷子被喻为纵横家之鼻祖。从衣、食、住、行、医、理财、治国方案、外政外交、兵书战策、兵器发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养生教子等等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鬼谷子》一书也就是一部“治人兵法”。

  鬼谷子之所以隐居此地办学,有资料说是因为鬼谷子与孙膑之祖父孙武是好友,但志不同,鬼谷希冀修炼成仙,而孙武酷爱兵法,立志著书立说,富国强兵济天下。孙武著成《孙子兵法》十三篇,献于齐王,而齐王不学无术,视兵书如粪土。孙武只好献给吴王,阂闾视如珍宝,据兵书与楚交战,楚军大败。楚王得知此书是宝中之宝,悬重金搜取,吴王阂闾遂将书密藏姑苏台,后越兵破吴,火烧姑苏台,这本书化为灰烬。楚王要挟齐王交出著书人,孙武深恐手稿被楚王搜去,便将手稿交鬼谷子保存。鬼谷子带手稿北渡汉水,到颍川阳城鬼谷山隐居,而阳城紧邻楚国,鬼谷子怕楚王发现,又来到扶风池阳隐居,这里毗邻犬戎,屡遭战乱,于是他便东渡黄河,第三次迁徙,到卫国都城朝歌西南的云蒙山水帘洞隐居。由于朋友孙武重托,加上亲自拔山涉水,阅尽人世,便一改旧志,决心创办一所学校,把《孙子兵法》和自己的纵横术传给弟子,以此济天下救世人,扶正战邪。于是这里成为中国第一所古军校的校址。

  西汉时汉武帝为了消灭匈奴而建立了军校,他大量培养年轻军官,组建羽林军,注意当时不叫御林军。羽林军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不同的历史时期,其隶属系统、机构统领、职能权力和地位都不一样。因为羽林军是直接受皇帝指挥的御用部队,所以后朝就改称为御林军了。后来历代帝王效仿,所培养的御林军,用于保卫皇宫的安全,皇帝身边的贴身保镖大多都是来自御林军的高手,羽林军是中国军校的雏形。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武则天创立武举,对中国当时及以后的军事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民间武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又从唐太宗的才人成为唐高宗的皇后,继而辅佐高宗,参预朝政,临朝称制,独揽大权,最后破天荒地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开创的武举,改变了以往选文不选武的做法。武举的设立,为完善我国的科举制度,对增强民族体质,提高军队战斗力,选拔将帅之才,都有重要意义。强国必先强兵!治国必先安邦!这朵开在史册上的奇葩,我们都应该铭记。

  历史上还有位唐朝人不得不提,姓张名遂,对军校的发展及前景,都起到了推动预示作用,后来出家当了和尚,法号一行。在国朝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课里,认定他是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岂不知他在玄学上造诣颇深,曾与李淳风合写了一本罡风大预言—《推背图》,预言了中国唐后2000余年内的重大事件,号称无一不中。引来了不少外国使节、僧人、学生跑来留学。其中风水堪舆之术亦为外国人士所景仰。后来由皇室主管编排,以他的学术权威之名出版,让外国人去学习,目的便于控制蛮夷之邦,这就是名扬天下的《灭蛮经》。张遂可以说将鬼谷子的学术延伸并发扬光大,但在军事战略上的一些讲解,还是没有超过鬼谷子,但是都可以将他们的职业定为教师,中国军校的教师。

  我国古代的正规军事院校是建在宋朝,它所使用的教材是“武经七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选编颁行的武学必读的七部兵书,它包括《孙子》、《司马法》、《尉缭子》、《六韬》、《吴子》、《三略》和《唐李问对》。南宋高宗时,“武经七书”为选拔将领考试内容之一。《孙子兵法》名列宋朝汇编的《武经七书》之首,属于军事教育的必读书。中国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高等专科学校叫武学。最早创置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不久即废。神宗时王安石针对当时教育文武异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治人事,而不知武事的弊害,力主士之所学,应文武并重,不论其才之大小,都要学习武事。不仅把武学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而且要严其选、高其选。可见宋朝已经很重视军校的发展了,虽然几度被废。

  熙宁五年(1072),枢密院上言请复武学。神宗同意王安石的主张,下诏建武学于武成王庙,由兵部尚书韩缜掌管学务。选文武官知兵者为教授,学生限额100人,入学资格有小臣、门荫子弟及庶民,学校供给食宿。学习诸家兵法、弓矢骑射等术,历代用兵成败的经验教训,前世忠义之节足以为训者等等。有愿意学习操练阵队的,量给兵伍,任其演习。学习期限3年,期满考试及格者授与官职,不及格者留学1年再试。北宋末年徽宗崇宁年间,还曾令地方诸州设置武学。主考选州贡法,仿儒学制,宣和二年(1120)罢废。这是中国军校的颠簸期,一直未稳定。
  南宋时期,武学为历代皇帝所重视,南渡后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重视武学,置弟子员百人。高宗赵构还提出“习兵马稍知书则不负教养”的主张。绍兴二十六年(1156),诏武学博士 1员,以文臣有出身或通过武举高选的人充任。并置学谕1员,由武举人担任。学生100 人,分外舍生70人,内舍生20人,上舍生10人。越年规定武学学例与国子监同。淳熙五年(1178)置武学国子员。宁宗庆元五年(1199),诏诸路、州学置武士斋,选官按其武艺。宋代武学兴盛,与外敌入侵的危亡处境有关,也与其重视武举的考试制度分不开,王安石文武并重的教育思想也不无影响。从上面的这些记录可以看出来,军校在宋朝时最为重视的了。

  自宋之后,中国军校已经名留史册了......。

       

              老狼

        2010年8月8日15点37分。

 

从鬼谷子讲学解密中国军校的起源
2010年草根大讲坛采用!感谢金樽明月编辑推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