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史之乱中吃人三万的将领

(2010-06-18 01:01:19)
标签:

叛兵

安史之乱

雍丘

将领

张巡

睢阳城

文化

分类: 历史疑云

             安史之乱中吃人三万的将领

 

                   文/老狼

 

  《唐书·忠义传》载:张巡守睢阳城,攻围既久城中粮尽,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读“窜”,烧火)。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人! 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三万。许远亦杀奴仆以哺卒。
   看了这个记载,我的心情很沉重,这是一部血淋淋的历史,生死存亡的环境迫使人性异化,回归到动物界同类相食的状态,古代的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当时睢阳城内的饥荒和杀戮已到了何等残酷之境地!被包围时间久了,刚开始杀马,把马吃光了,又开始网罗麻雀挖老鼠,实在没有东西吃了,张巡献出爱妾,杀以食士,许远也杀其奴婢童仆,煮成肉汤给士卒充饥,妇人杀光了,开始杀老人和孩子充饥。血脉贲张的张巡只知杀敌别无他顾,在投降和杀人之间,他选择了后者。这是什么样的战斗精神呢?他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又是怎样的呢?我认为张巡的谋略是深远的,牺牲了一个睢阳城,保住了江淮,阻止了叛兵大举南下,他的功劳可以说保住了整个大唐!那么张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此疯狂的吃人,他是不是真的如虎狼般凶残?

   这场战斗起因安史之乱,安禄山在755年以讨杨国忠为名,在范阳率兵攻占了洛阳,大举进兵南下。而当时的张巡只是一个文官,有为文不打草稿,落笔成章一说。在国家危难之时,主动请命带兵抗击叛军,一心报效国家。平时熟读的兵法,此时发挥作用了,从未带过兵的他,进军雍丘与叛兵周旋,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但是终究敌众我寡,张巡无奈放弃雍丘,转战宁陵,当时张巡手下不足两千人,但是却坚守这座孤城四个月之久,抗击敌众几万人,为唐朝对付这场叛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唐朝派兵增援但因敌兵众多,与张巡会和睢阳城时只剩一千余人,加上一起才三千余人。但是在这期间,张巡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我们看到的是善于用兵,身先士卒,万死不悔的一位良将,他的刚烈忠贞非常人所能及!

    接下来的战斗更加残酷了,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即帝,大举进兵。张巡面对的叛兵是十几万,他带兵死守睢阳城,每天多的时候接战20余次,还主动出城袭击叛军,缴获了不少战利品。五月趁叛兵收麦之时,直捣大营,斩将拔旗真是威风。可是到了七月,城中的粮食已经用光了,兵士只好吃树皮和纸,有不少都饿死了。这个期间也有援兵来救援,但是杀进城中的没有多少,大部分是在观望,贪生怕死。同样是将领,此时心与心相比,显得是多么的龌龊与卑微!叛兵也看出了时机,加快了攻城的速度。张巡面对手下伤残疲惫不堪的士兵,饿的哪有体力去战斗,果断杀其爱妾,煮熟犒赏将士。将士受感染,杀奴婢。最后没办法开始吃老百姓,先吃夫人,再吃老人幼童,吃掉城中百姓三万余口。最终叛兵破城,张巡及其部将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人同时被杀害。睢阳守城打了一年多,城头城下血雨纷飞,历经 400余战,杀死敌将 300人,士兵12万人。这是人性生存本能的屠杀,肚子里装着同胞的肉,去奋勇杀敌,这是不灭民族尊严的战斗精神!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我们看到的张巡“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这与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有何差异?岳飞是饥餐胡虏肉,而张巡是先吃叛兵尸体,然后吃同胞。后代有人称张巡是:大忠、大勇、大智而无大仁。我不认为张巡无大仁,他的仁就是能够团结一城军民守住了睢阳,他的仁使江淮安然、大唐无恙!如果张巡不吃人,安史之乱不知会是什么样,又会有多少个三万人被吃掉,这都无从想象,张巡就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其流传千古的《正气歌》中,就有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老狼

   2010年6月17日23点49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