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妇孺皆知,愿者上钩寓意深远。但是笔者考证资料发现,姜太公钓鱼并不满意愿者上钩。故事出自于《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孙子兵法》也有提到姜太公“上智为间”,意思说很有智慧,但是姜太公的日常生活却鲜为人知,那么姜太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其钓鱼的故事背景又是怎样的呢?愿者上钩的真正用意在哪里呢?
民间传说:商纣暴虐,周文王决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师傅之命,下界帮助文王。但姜子牙觉得自己半百之龄、又和文王没有交情,很难获得文王赏识。于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边,用没有鱼饵的直钩钓鱼。大家知道,鱼钩是弯的,但是姜子牙却用直钩,不用鱼饵,钓到了很多鱼。文王见到了,觉得这是奇人,于是主动跟他交谈,发现这真是个大有用之才,招入帐下。后来姜子牙帮助文王和他的儿子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周朝。其实这是民间误传,姜子牙不是神也不是仙,而是活生生的一个民间凡人。
姜太公,(公元前1211年---公元前1072年),商朝末年人号飞熊,也称吕尚。他是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荀子《君道篇》里说,周文王“举太公于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从这里能够看出,周文王即位以后起用了姜太公,这个记载应该比较是可靠的。姜太公的前半生是在磨难坎坷中度过的,可谓一事无成。姜太公曾经入赘,也就是倒插门,去做齐国人的女婿。但这个女婿不好当,到了50岁后往往会被赶出来。这是因为,当时赘婿的地位如同家奴,作用就是繁衍后代等。而姜太公胸怀大志,不可能去做家务,所以被赶出来是很有可能的。另外姜太公还曾是逐臣。当时,在如今山东郯城的南部有个良国,姜太公就曾在那里干过,后来不行了,姜太公就被赶走了。这以后有换过很多工作,市井上的一些小生意杀猪、开酒馆都干过,可谓是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也就此预谋并上演了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终遇明主武文王,从此他的人生改变了。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经过也是令人匪夷所思,就是别有用心。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有个打柴的路过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周文王姬昌那里。文王知道后,派一名将军带一队士兵去请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他们,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文王听了将军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文王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但是姜太公最初的钓鱼举动,实在是无奈之下,早已预谋好的,欲擒故众的一种政治计谋。他并不满意那些上钩的小人物,目的只有一个,钓到武文王,要与武文王见面。
老狼
2010年5月24日13点34分。

2010年5月25日大讲坛栏目采用,草根伯乐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