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2010-03-18 14:18:56)
标签:

酒器

酒量

将进酒

饮中八仙歌

李白

分类: 唐朝大解密

走进李白(1)            

              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文/老狼

 

 

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

    前几日与博友们在交流群里聊天,有人提议每人都说一句带有“酒”的诗词,结果很多人都想到了李白的诗句,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喜欢喝酒的,但他是不是真的能喝很多酒,而且一喝就是“一斗”呢?
  这得先从“斗”说起。现在已经没人用斗了,我们曾经见过的斗,一般是称量粮食的工具。一斗大约是50斤粮食。谁要是喝一斗酒,酒量自然是大得惊人。古时候量酒用的也是斗,但是跟现代称粮食的斗并不是一回事。
 《公羊传》:“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这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投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带着,体积也不是很大。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北斗七星,排列出来的形状就是这种斗的样子,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是盛酒的勺子。
  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换算:1斛=10石,1石=10斗=120斤,一斗也就是12斤左右。以瓶装啤酒620毫升来折算,所谓的斗酒大致是九瓶啤酒。需要注意的是,唐代尚无白酒,酒的度数不高。白酒生产始于元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宋代的武松能喝十八碗酒,仍能打虎,喝的就是十几度的米酒之类。也就能明白黄色的酒和绿色的酒的区别,是因为唐代有了果酒的诞生。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唐朝酒名甚多,荥阳有土窟春、富平有石冻春、剑南有烧春、郢州有富水酒、乌程有若下酒、岭南有灵溪酒、宜城有九酝酒、长安有西市腔酒,还有从波斯进口的三勒浆,从大食进口的马朗酒等,都属米酒。
    杜甫《饮中八仙歌》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比较起来,人家是三斗始迷糊,五斗“方卓然”,可李白只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论酒量,李白显然不如那几位。其实“一斗诗百篇”,实际意思是,李白只要喝上一斗酒,就能达到最高境界,处于微醺状态,这时的大诗人思想活跃、无拘无束、灵感触动、文思如涌、佳句天成。如果喝到烂醉如泥,恐怕只能在宾馆开房间,“长安市上酒家眠”了。这正说明了他酒量并不大,笔者所考证的诗词,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发现李白连气喝上几斗酒的记录。

     李白也喜欢酒后的炫耀:“烹羊宰牛用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以及“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也很讲究喝酒的气氛,“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喝到最后连自己也数不清了。
    从李白的诗作来看,他喝酒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求醉,更不追求喝进肚里多少,而是借酒抒情,借酒发泄,其抒发的情感撼动了大唐。台湾诗人作家余光中论李白喝酒,是“酒入豪肠,七分化作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半个盛唐。”—— 那是诗仙在创造文学和历史。 (未完待续)

 

                     老狼

              2010年3月18日14点14分。

 (注:在考证李白到底能喝多少酒时,发现了诗仙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笔者会继续深入考证,鉴证史册,敬请关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