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快乐历史地理
快乐历史地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004
  • 关注人气:4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服:简约之美

(2010-03-30 14:29:01)
标签:

历史

汉服

服饰

文化

分类: 2010年刊

汉服:简约之美

                                  (2010年2月刊文章推荐 节选 博客版)

http://s12/middle/5fb4e5ect8300b8bff3db&690

    中国的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你知道汉族的民族服饰是怎样的吗?

    汉族的民族服饰被称为汉服。这个“汉”得名于汉朝,因为汉朝时汉民族开始形成,而汉服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完善和普及。汉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服饰之一,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明朝,它一直是汉民族所穿的服装。各个朝代的汉服虽然有所差别,但其主要特征不变,都是以汉朝的服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1644年清军入关后,以满族为核心的清王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全国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汉服因而逐渐消亡。

    几千年来,汉服的总体风格以清淡平易为主,同时又不乏简约大方、灵动飘逸之美,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娴雅超脱和含蓄委婉的民族性格。

 

汉服有哪些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rèn)、系带、宽袖,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交领指衣服的领子相交。右衽指领子相交时左边的领子要压住右边的领子,右衽是汉民族服装的重要特点,而少数民族的服装多是左衽的。系带指汉服不用扣子,穿好后用腰带系扎便可。汉服正式的着装方式是:要穿内衣、中衣、外衣,里面衣服的领子要高于外衣。中衣为白色,也可用其他淡色,不可以外穿,但可作为居家服和睡衣。

http://s14/middle/5fb4e5ect82ff8dd12a2d&690
                                    汉朝的冕服,上衣下裳

 

汉服的演变

    曲裾(jū深衣——直裾——

    汉服的演变大概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先是曲裾深衣,后来发展成直裾,又从直裾发展为襜褕(chān yú)和袍,袍和襜褕并行了一个阶段之后,代替了襜褕。

http://s7/middle/5fb4e5ect82ff77bbc0e6&690
                                        曲裾

http://s2/middle/5fb4e5ect82ff77738f91&690
                                       直裾

曲裾深衣与裤子的故事

    早期人们的衣服分为“上衣”和“下裳”。裳的形制有点像现在的围裙,里面还穿有裤子。汉朝以前,裤子没有裤裆,也没有裤腰,只有两只裤管,穿时套在腿上,用带子系缚在腰间,阴私部分全靠裳来遮挡。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上衣和下裳连为一体,做成一件衣服,但怎样处理衣襟和下摆的关系却成了问题。过去衣裳分制,衣、裳、裤三者各司其职,衣襟和下摆各不相干。现在衣裳合一,为了方便走路,下摆必须两边开衩,遮蔽不甚严实的下体难免会暴露;如果不开衩,又会影响走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用了“曲裾”的办法,即将衣襟接长,形成三角,穿时用衣襟环绕身体,再用带系结。这样既便于举步,又不用担心露体。曲裾深衣的穿着比传统的上衣下裳更加简便,所以社会各界,不分男女,都喜欢穿著。

    进入汉朝以后,裤子得到改进,有了裤裆和裤腰,能够很好地遮蔽身体,曲裾绕襟就显得多余了。所以人们又改进了深衣,采用了“直裾”的形式——即衣襟相交至左胸后,垂直而下,直至下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汉朝时期流行的汉服吧!

深衣:男女通用,分为直裾和曲裾两种,结构类似于今天的连衣裙,方领、圆袖、长身、下宽、束腰加带,因其前后深长,遮蔽严实,所以被称为深衣。曲裾深衣是汉服中最能体现女子婀娜优雅的装束。女式的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拖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走时脚不露出。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都必须露出外面,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

http://s5/middle/5fb4e5ect82ff2500a2c4&690

 

襜褕:男服,一种直裾的短深衣,多为平日家居所穿。

http://s13/middle/5fb4e5ect82ff4a0d1c6c&690

 

襌(dān)衣:男女通用,分为直裾和曲裾两种,一般是夏天穿,单层,没有衬里,用布帛或薄丝绸剪裁而成,常常套在一些衣服的外面穿。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2件“素纱”,一件为上衣下裳制,直裾,重49克;一件为深衣制,曲裾,重48克。衣服薄如蝉翼,当时织造工艺的高超可见一斑。

http://s16/middle/5fb4e5ect82ff254b133f&690

 

袍服:男女通用,分为直裾和曲裾两种,样式与襌衣相同,只是加了衬里或纳有絮棉。袍服是一种外衣,多在春秋冬时穿,穿时里面一般还衬有白色的内衣。汉朝时规定,红色的袍服为上服,青绿色次之,吏卒只能穿黑色的,平民穿白色的,罪犯则穿赭色的。

http://s13/middle/5fb4e5ect82ff24d0432c&690

 

襦裙:女服,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属上衣下裳制,是古代妇女喜爱的常服。襦裙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朝,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襦裙的妇女逐渐减少。不过在汉末,襦裙又再次兴起,并成为以后重要的女服。汉朝的襦裙,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穿上这样的服装,女子修长的体态显露无遗。富家的女子还喜爱在裙上绣花。劳动妇女则在裙外饰一条围裙,叫“蔽膝”。蔽膝既可以减轻裙子的磨损,又可起到装饰的作用。

http://s2/middle/5fb4e5ect82ff251e10c1&690

 

犊鼻裈(kūn):男服,一种短裤,类似现在的三角裤,是当时下等人的便服。

http://s3/middle/5fb4e5ect82ff4a579992&690

 

 

剃发易服:指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侵略中原后,强迫汉族人民改变发型和装束的政策,特指清朝初年的“剃发令”。历史上五胡乱华(即十六国时期)、辽国西夏金国元朝清朝统治期间都曾下过“剃发易服”的命令,尤以满清初年的“剃发易服”运动范围最广,持续最久,影响最大,冲突最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