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001KF7FUzy6NbVFa3ege0&690
第一次听说这个理论是在成长的研修营,海子在讲孩子的问题时讲到的,那时候印象很浅显,听过了也就没深入思考什么了,但是最近在和家人、同事、家长、孩子的沟通中,又切切实实的让我相信,每一个人都拥有这样一座冰山,通常我们看到的只是行为层面,露在水面之上很小的部分,而在每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背后,是被我们忽视的,应对模式、感受、观点以及更深层的期待、渴望、内在自我等。当大家被生活中的事情所困扰时,习惯了在行为层面解决问题。但结果往往是想了很多办法、费了半天力,内心还是不轻松不快乐,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这就好比煤气灶着了火,我们只顾着灭火却没有关掉煤气阀门一样的道理。所以说,我们能看到的外在的行为、语言,都只是真相的一部分,真正的还有冰山以下的部分有的能觉察到,有的觉察不到,所以,评判就不见得准确,只有深入的去觉察,才能不至于陷入我对你错的局面,就像林文彩博士说的:“才能更有机会看看彼此的视角,彼此的感受,彼此的期待,以及尝试着在生命里层面上与对方有一个连结。”
所以亲们,在和孩子的接触中,需要我们了解行为背后发生的事情,而不要仅仅看到问题的表面。
冰山理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