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写亲子共读体会自己就很惭愧,每次都是在魏老师的提醒下才能磨磨蹭蹭的下笔去写,因为对于这件事,自己做的非常不好,看着作为妈妈的博友一篇篇精彩的共读体会真是自叹不如,浩然也说我:“妈妈,你为什么不喜欢看我的书,你不看就没法写亲子共读体会了。”我也很奇怪,自从浩然上了小学,真的就是看不进去他的那些书,偶尔没办法陪他读一读,也能让他看出我的的敷衍,反而效果不好,于是有一天,我想我不再装模作样,决定真实的跟他说我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喜好,妈妈跟您喜欢的书不一样,并不一定非得共读一本书才是亲子共读,我把我喜欢看的书的内容跟你分享,你把你看过的书跟我分享,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啊,就像我跟您分享过的俞敏洪的《从容一生》,我都把有的内容忘了,你不是还记得很清楚吗?、、、、、”.\浩然听了觉得有理,不再强制我和他一起看他的书,偶尔看到好玩的情节才会一起看一会,或者他读累了我也会帮着读一会,他看到有趣的也会张牙舞爪的讲上一通,共读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存在着,一个假期,他读了《老鼠记者》的好几个专辑,《笨狼的故事》也看完了,因为搬家把一批绘本书整理出来准备送人,他又聚精会神的看了一通,毕竟以前是我给他讲的吗,现在自己看起来肯定感受又会不一样。
于是我也反思,读书应该是一种自然地状态,就像他上小学之前,读书可是最喜欢的事,可自从上了小学,因为他识字量少,阅读题出错多,于是像完任务式的督促他,不看就批评他,反而起到了很大的反作用,越说他应该多读书他越逆反,都很长时间练什么书都不碰,如果不是因为我的功利心,他可能也不会是现在这种状态,其实读书确实特别重要,但是不想看的时候或者是强制看自己不喜欢的书的时候,确实会看不进去的,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体会,何况还是孩子。
新学期的读书,我会花些心思,因为看了央视“2014我的一本课外书”的节目,参赛孩子的表现确实让我震撼,所以对于浩然的读书,我也有了自己的计划,想不着痕迹的诱导他多向历史人文的方向发展,不为什么可量化的结果,只是让他多些修养,在丰富的书海中内心更强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