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2/middle/5fb3d364x8d4c3fd7f4ab&690
1990年陕人出版。冰心、孙犁、张志公、辛安亭等任顾问。本人任主编,刘路、张国俊任副主编。著名书法家启功题签,著名装帧设计家王艺光设计封面。
本辞典共收辞目5441条,约250万字。囊括古今中外文学理论、美学、语言学、修辞学、逻辑学以及文章体性、流变、风格、阅读等几乎所有的写作领域,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写作的全过程。为国内迄今为止收辞最全、门类最富、规模最为宏大的写作艺术专科工具书。
本辞典总论部分以写作活动的准备、撰写、修改三个环节为纲,综述了材料积累、作家修养、构思、结构以及各种文体写作的技法技巧;分论部分按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民间文学、曲艺、新闻、应用文等各种文体样式为经,以各体的特殊规律、知识、技法为纬,自成体系;补论部分以风格流派、中外文论专著、写作粹语为主,是对总论与分论的补充和再透视。
本辞典正文后附录有文体分类图表、十三辙和十八韵对照表、实用文体格式举例、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本辞典出版后,即于当年获全国写作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年再版时递补,刘路、张国俊、张瑞年同为主编。
辞目释文示例(以下四则只从释文简短考虑)
[修养论]作者自身思想、品德、情操的修养与写作的关系问题,为文章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礼记》:“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本”即作者的自身修养。“本”和“文”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但“本”是第一位的,学写文章,应将“立本”放在首位。清.吴定《海峰先生古文序》:“道德者,文章之宗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品决定人品。刘熙载《艺概.诗概》:“诗品出于人品。”清.薛雪《一瓢诗话》:“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处。”清.何绍基《使黔草自序》:“人之无成,浮务文藻,镂脂剪褚,何益之有?”古今作家的写作实践,证明了这些论断的正确性。
[文体感]对各种文体特点的感受、了解和把握。为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从事写作必须具有的修养。吴调公《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研究了文学种类,对文学的写作和阅读是有帮助的。因为,文学的种类研究,正是多样的体裁、样式的特殊规律的概括,而当这些规律被我们掌握以后,那所在写作时,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选材、构思,同时在阅读时,我们也就可以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点,来细细考虑作者对形象的塑造和描绘的方法是否适合他所选用的文体的要求。”在写作实践中,具有了解、把握各种文体的特殊要求能力,谓之有文体感,反之谓之无文体感或对文体特点缺乏敏感。有文体感,写作之先才能“正其体制”,在作品体裁的确定上不出同题,作品写出后也才能“不失体裁”,符合文体要术。刘勰《文心雕龙.熔裁》:“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投情以位体。”说明根据情志表达的需要,确定恰当的体裁,是写作的第一位的工作。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夫文章之体裁,犹宫室之有制度,器皿之有法式也,……苟舍制度法式,而率意为之,其不见于识者鲜矣。”所以从事写作,必项提高对各种文体特点的敏感。其具体方法是对文章体性及流变要有所钻研,把文体论和写作论结合起来,并在阅读欣赏中通过丰富多采、不断创新的作品,加深对各种文体的认识。
[主客]主笔与客笔、主意与客意在写作表达效果方面的对立统一规律。主笔、客笔、主意、客意,是作者对写作对象所持的不同态度。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着笔用墨。一般情况下,主笔不同于客笔,主意不同于客意,但所谓“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客笔主意,主笔客意”(刘熙载《艺概·文概》),客笔可以起到主笔的作用,主意可以用客笔表现,主笔可以起到客笔的作用。客意可以用主笔表现,主客关系既对立又统一。李涂《文章精义》:“文字请客对主极难。”他举的例子是苏轼的《放鹤亭记》,认为此文“以酒对鹤”,“鹤是主,酒是客”,作到了“请客对主,分外精神”。写作中运用主笔客笔的对立统一规律,关键在于请客对主,以客笔、客意突出主笔、主意。
[文章辨体序说]明.吴讷撰。讷,字敏德,号思庵。生卒不详。常熟(今属江苏)人。仁宗洪熙元年为监察御史,后官至右卸师史。卒谥文恪。讷有《文章辨体》内集五十卷,外集五卷,采辑前代至明初诗文,分体编录,共五十九类,并加以解说。内集收古体,外集录骈体。律诗及词,前代文体约略已备。卷首载论作文法则若干条,于解说文体中,且杂以评论。本书则是今人罗根泽专门辑录其中关于各体文章的的评论序说而成,定为今名。对于研究古代文体及其文体的分类、性质与流变等,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但也有考核源委、辨析体类不确之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以上是随意抄录的四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