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城三庙——文庙

标签:
人文古迹观光掠影文图 |
韩城文庙位于学巷东侧以北。在庙墙外有两座木牌坊,东坊横额“德配天地”,西坊横额“道冠古今”。进入文庙有两个两侧门,门额为“贤关”、“圣域”。在门外墙犄角处矗立着一方石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更加彰显文庙为庄重之地。
文庙占地8400平方米,现存主体和配列建筑22座计78间,由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5个主体建筑和4个紧密相连的院落组成。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伦堂、尊经阁等构成南北200 米长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设有牌楼、致斋所、更衣室、碑楼、碑亭、东西庑、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东西书斋等建筑。东西还有名宦祠、文昌阁等。
走过泮桥,观前瞻后,五龙壁、大成殿等文庙古建筑一一看过来。而此行,一直萦绕心头还是40年前第一次到韩城观文庙的情景。那情那景不时地浮现在眼前,好像又到了“皮公馆”了。“皮公子”陪我游韩城,转老街,观文庙,一幕幕如影相随。
开玩笑而戏称校友皮民为“皮公子”。皮民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白净文气。那年第一次去韩城,办完事,就去找到要好的朋友皮民。好久不见,握手欢颜。皮民想不到我的到来,高兴地不得了,迎到他的住处。当年,皮民租住在电厂附近的农家。来到土围墙相拥的门楼大院,我乐起来了:哇,这家伙!这是咱老皮住的“皮公馆”啊!顿时我们相视而笑,乐不可支。直到今天,一提起“皮公馆”,皮民和知道其出处者就会心的笑了。
皮民借了辆自行车,自然是我带着相对矮于我的皮民。在他的引导下,一路向东骑行五六公里就到了韩城老县城。皮民告诉我韩城的人文历史,记忆犹新的是老县城的四合院如同北京四合院,故有“小北京”之称。耳闻目睹老县城风貌,形成了我对韩城最早的认识。
我们主要去了文庙,那时的文庙是开放式的,随意进出,根本没有门票一说。走进文庙那古气高大的棂星门,印象最深的就是泮池石桥、大成殿了。我们扶着泮池石栏杆,皮民解说着起这些个古建筑和当地风情可谓是头头是道,不愧是在韩城工作的人。记得在金塔土塬上有不少的踏青者,我们在土塬下张望,随着游人随意走了走。
那时候,我们都才二十郎当岁,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咋就一转眼就过去了40多年了?!如梦如幻,这岁月走得也太快了!一回神,岁月啊一去不归……
↓文庙
↓韩城市古城三庙景区
韩城市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馆区单体古建筑有一百多座,是以古建族群为依托、文物陈列与古建筑为一体的地方性历史博物馆。
古城三庙景区为AAAA级旅游景区,亦奠定了韩城成为国
家
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棂星门
↓琉璃五龙壁
↓泮池
↓戟门
↓大成殿
大成殿正中悬挂着康熙皇帝御书“万世师表”横匾,中间供奉着孔子塑像,两侧分列颜渊、子思、曾参、孟轲等塑像。

↓更衣亭、致斋所
↓五指柏
↓功德碑
↓韩城古牌匾艺术展
↓石雕造像、碑刻
↓明伦堂
↓尊经阁
尊经阁是学宫藏书之所。古时把所有永久价值的经典著作谓之经,科举以经取士,旧学以经为重,教授生徒,故在学宫建尊经阁。所谓尊经就是尊圣之道。韩城县学于明弘治三年(1490)建尊经阁,明代曾藏有“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籍,供儒学生员纵览广博,以明道理,正心修身。
↓登临尊经阁,绕台而望,古城风貌一览无余。
(图片拍摄于2015年4月21日)
相关文图链接:
《韩城金塔》
《谒韩城烈士陵园》
《合阳文庙》
《富平文庙》
《澄城县城隍庙神楼》
《咸阳文庙》
《泾阳文庙》
《旬邑泰塔
《武威文庙》
《户县钟楼文庙广场》
《获嘉县剪影》
《西安都城隍庙》
《宁陕城隍庙》
《麻镇大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