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博物馆
处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北门西侧,总建筑面积15000㎡,
于2012年正式建成,设有校史、地球、生物、历史4个分馆,是一座具有文化遗产收藏、保护、教育、研究等功能的大学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标本5000余件。馆藏品类、数量丰富,有地质、生物、考古文物、书画艺术品等各类珍贵文物和标本及西北大学校史资料20多万件。其中秦岭地带岩石矿产标本、寒武纪大爆发时期早期生命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和一批珍贵历史文物,构成博物馆馆藏的主干内容。
西北大学已有百年余校史,其博物馆亦有其特点,尤以地质、生物和考古方面见长(图片除第一幅外均为手机拍摄)。
四年多前,就看到新闻报道说西北大学博物馆开馆了,可先后两次前来都因没有对外正式开放或暑假闭馆而没能一观。其中有一次是带着小外甥、小孙子一起来的。
这次再来,已过去了四年多了,小的长大了点儿,已然有了点观看的兴趣了;大的更大了,辛苦忙碌着学业了;老的退休了,闲散时间多起来了。
老伴儿说,带娃娃到博物馆看看,带给点儿感官直观印象,是一种自小的熏陶。自觉小娃娃玩耍的年龄,在随意游玩中有点儿见识就好。
↓丝路遗珍博物馆
即历史馆。肇始于1945年教育
部成立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文物室,现有文物标本两万多件。











↓陶制酒杯
德干高原马尔瓦(公元前3500——1750年)

↓腰鼓
唐(公元618——907年)馆藏

↓铁“汗赭”烙马印
宋(公元960——1279年)
印长11.4cm、宽6.7cm、高3.2cm,长方形印面铸有“汗赭”二字。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一个“汗血宝马”铁烙马印,为我国珍贵文物。

↓鎏金铜蚕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征集。
通长4.9厘米,最大直径约1厘米,重19.5克,作休眠状,造型精致传神,生动逼真。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件鎏金铜蚕,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鎏金铜蚕相比,这件铜蚕“年龄”更轻,处于尚未吐丝阶段。西大博物馆这件铜蚕来源更具传奇性,上世纪90年代,贾麦明从旧货市场将其淘来之后一直封存于库房。1998年,陕西省文物部门还曾评定其为国家三级文物。不过直到近日整理库房时,才令尘封20年之久的铜蚕重见天日。这件器物尽管小巧,却是汉代丝绸业和丝绸之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融合最生动的文化符号和见证,历经两千年风雨,带给当代关于丝绸之路的种种珍贵历史信息。

↓试卷、科举丝质作弊夹带
清(公元1616——1911年)

↓遂安王墓志
唐(公元618——907年)
征集

↓“井真成”墓志
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块日本遣唐使墓志,2004年出土于西安东郊一工地。井真成是第9批日本遣唐使,36岁因病逝世,葬于万年县浐河之东的土地上。墓志篆文“赠尚衣奉御府君墓志之铭”,墓志铭仅有171字,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曾几次赴日本展出,在日本引起极大轰动。

↓陶棺
汉(公元前202——220年) 征集

↓陶狗、陶鸡、陶猪、饮食冥器、陶灶、陶井
汉(公元前202——220年) 馆藏

↓玉圭、玉戈、玉笄、玉鸟、玉兔、玉蝉、玉鱼、玉饰、玉铲等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馆藏

↓甑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馆藏

↓鼎
商(公元前1600——1046年)
馆藏

↓钺、戈
商(公元前1600——1046年)河北蒿城台西遗址

↓斝(jiǎ)
商(公元前1600——1046年)河北蒿城台西遗址

↓爵、觚
商(公元前1600——1046年)河北蒿城台西遗址

↓盘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复制(墙盘)

↓尊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何尊)

↓玉斧、斧
仰韶文化早期(约距今7000——6000年前)陕西华县梓里遗址发掘;斧(第三把)案板三期文化(约距今5000——4500年前)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发掘

↓塑人像
仰韶文化晚期(约距今5500——5000年前)陕西扶风案板遗址发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