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转潼关

标签:
休闲观光随拍文图 |
从巡检镇去往潼关县有37公里车程,要翻越秦岭山梁。这条标注为X204的潼洛路,自古就是洛南通往潼关的要道。十多年前曾走过这条山路,再走感觉山道依旧险峻。
出于安全考虑,赶在翻山越岭前的险路,我换回开车的孩子“亲驾”车辆,并给娃们戏言,也许你们的驾驶水平比我高,但还是我来开车才觉得心中踏实。
山高路险。果不其然,刚开到半山梁,就出现一处塌方,山石坠落,道路堵塞。亏得途经的中巴车上的司乘人员使用撬杠、大锤等工具加紧清理,约莫一刻多钟就疏通了半幅道路,使过往车辆得以通行。
险情路段,完全没有了赏景的雅兴,只求安全快速地通过危险路段。一路可见多处落石,当下心有余悸,回想更有后怕。
前两天刚下过雨,被我疏忽了。否则还是安全至上,断不可雨后冒险走这条山路的。
↓潼关古城
古潼关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到了唐代,潼关就已经两度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
东汉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
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愍帝取胜后,改潼关为“潼谷关”。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东汉的潼关,迁于南北连城关间的坑兽槛谷(今港口镇禁沟口附近)。
唐朝仍在此设防约80年。 唐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再资助迁关,移近黄河(即今港口镇的旧城址),建有关楼,城外开挖堑沟。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周长达11.2公里。
清朝二百多年,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
2、
↓潼关黄河风景区位于潼关古城边,处在黄河潼关辖区东段,为秦、晋、豫三省交界。距西安140公里,离华山20公里。黄河由北向南至潼关古城外急转90°,然后向东奔腾而去。渭河亦在此汇入了黄河。
潼关八景为:雄关虎踞、禁沟龙湫、秦岭云屏、中条雪案、风陵晓渡、黄河春张、谯楼晚照、道观神钟。
5、
↓抗战碉堡遗址
抗战河防工事始建于1938年,完成于1941年底。从潼关至韩城沿黄河西岸百余公里修筑的河防工事,十丈一堡,壕沟相连。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