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高原上的唐家大院(续)

标签:
旅游观光随拍 |

↑窗上方屋檐下的砖雕
↓主人卧房 主人的居室。现陈列有楠木衣柜、条桌、被褥等。炕上坐着的老妇人(塑像)手持绣帕,神态安详,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2、
3、
4、
5、
↓两院拱门相通
6、
7、
↓寿堂采用复原手法再现了清代富贵人家过寿的习俗。陈列有寿礼、寿桃、“寿”字屏风等。
8、
9、
↓天井
是用来排水的,有“四水归堂”
之意,寓意四方之财,源源不断的流入家中。
10、
↓这里还举办着旬阳县民俗风情展,
11、
12、
13、
14、
↓婚堂(即三间厅) 采用模拟复原手法,展示清代富贵人家的新郎新娘,男着礼服,女披霞帔的结婚场景。
旬阳婚俗 一是订婚,有央媒、提亲、换帖、会亲、换盅、送针线、商量话、送礼等七八道程序。二是结婚仪式繁琐、隆重、热闹而喜庆。旬阳有关结婚仪式的民谣“戴凤冠、坐花轿、插宫花、穿蟒袍、拜天地、放鞭炮、新人夫妻配到老”,程序上有迎女,即迎亲、接轿、入洞房。三是闹洞房,其中各个环节的细节处不乏丰富多彩的诸多讲究。
正堂堂上为“邻江主人(为唐氏第七代人唐鴻序的号)题”楹联:“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 退一步乐意无穷;以让为德 以屈为伸 忍三分物情自顺”。
婚堂门联:“康居依豳谷 乘屋授衣而外
春酒羔羊尚将忠厚承前德;良士溯唐风役车考鼓之余秌堂蟋蟀仍是忧思启后人”。落款是“朴亭孙之岸”,朴亭是当时三水知县孙之岸的号。这是孙之岸来唐家做客时留的。
15、
16、
17、
18、
↓正堂悬挂的匾额
19
20、
21、
↓“钓鱼图”砖雕 池塘里斗艳的莲花,岸边垂钓的渔夫,亭中赏景的官员,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和谐图。鱼和莲花取“连年有余”之意。
22、
↓“金玉满堂图” 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空的手法,雕出一株在初春怒放的玉兰花,玉兰花像一颗颗金元宝把主人祈求财富的愿望表达的淋漓尽致。玉兰花和海棠花构成了一幅金玉满堂图。
23、
↓“求学图”砖雕
远山亭子里的读书人、问路的书生和童仆、指路的老人、担子中的古琴和书箱,构成一幅深山求学图。周边述说的是苏秦头悬梁、李白铁杵磨成绣花针、匡衡凿壁借光、老子骑青牛、猴子学艺等故事。
24、
↓“富贵长寿图”
采用高浮雕、浅浮雕、镂空的手法,雕出一块寿石。寿石上的牡丹花盛开,牡丹枝和寿石上有两只绶带鸟。牡丹为富贵的象征,绶带鸟尾巴长取“长寿”的意思。绶带鸟尾巴末梢被刻成蛇头,取“舍得”之意,说明主人深谙“能舍才能得”的哲理。
25、
↓厢房门联:“祖德难忘
基业远遗恩泽大;孝思不匮
藻蘋时荐水源香”。
26、
↓厢房门联:“报德报功爱祖时思心不斁;至诚至恳
敬亲如在孝无穷”。
27、
↓“八骏图”砖雕
“八骏”指周穆王的八匹骏马,名字叫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周穆王是西周时期一位传奇式君王,传说他喜好出游,常驾“日行三万里”的八骏巡游各地。八骏图多用于表达志在四方的意趣。
28、
↓账房
29、
30、
↓管家房
31、
↓园内还有三品盐运使唐廷铨的墓园和石牌坊,建造极其考究,做工极尽奢华。只可惜,我们不明就里,没能参观。为此,希望“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能够为游客着想,挂上导引牌引导观览者。这里毕竟是博物馆的展示的第三部分内容。而唐廷铨墓园就在唐家大院东北三五百米的地方,占地近3000平方米。
唐廷铨是唐家六世孙,生前所居官职和头衔为“诰授奉政大夫、晋授中议大夫、钦加盐运使司盐运使,赏戴花翎”。三品盐运使司衔是唐家获得官职最高的人。死后殓尸停柩,精修坟墓长达三年之久。咸丰三年(1853年)埋葬时,从四川买回川布竹竿,由住处到坟园,二里长的路上,搭成了上不见天、下不见地的通道。下葬后,又用时五年,耗银十八万两,修建了一座三间四柱五楼式的石牌楼。(以下两幅图片选自新浪博客壹壹零V《唐家第四代唐廷铨的墓地》博文,在此表示鸣谢!)
32、
33、
↓唐廷铨的墓穴为庭院楼阁式的建筑,是仿他生前住所建造。1970年揭批地主压迫、剥削劳苦群众的罪行,揭露唐家财主糜烂奢侈的生活真相而被挖掘。墓室保存完好。(以下两幅图片选自新浪博客求是《旬邑县唐家村——唐廷铨墓》博文,在此表示鸣谢!)
34、
25、
↓回望大院
36、
相关文图链接:
《高家大院》
《周家大院》
《葛牌古镇掠影》
《黄甫镇的老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