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拔高着实费了力气,登到山梁的我已是气喘吁吁。再看先登顶的强驴们忙着埋锅支灶,开火做饭。顿时,狭小的“营地”已是热气蒸腾,饭菜飘香。
此时,已到了下午两点半了,歇下之后,方觉寒冷,有了饥寒交迫之感。一屁股坐在防潮垫上,就不想动了,看来体能是该补充了。抓起昨晚专门去坊上买的牛肉坨坨馍(牛肉夹烧饼),大口吃起来。这时小弟递来了热面,可已难以让我停下这越嚼越香的牛肉夹馍。尽管坨坨馍冻得有点发硬,我还是大口的吃着。在吃完这给力的牛肉夹馍,我方才顾上喝了一口热面汤,顿感浑身热乎了起来。
每每爬山,我大都喜欢带上牛肉夹馍,顶饥管用。一碗热汤面驱寒可以,却是没有牛肉夹馍耐饥的。
先前,在准备爬山装备时,女儿还笑说我像小学生春游似的兴奋,我回说那是。久不爬山了,不做准备怎行?包括心理精神上的准备和情绪上的调动,那都是必要的。到了山巅之上,说明这一切都是对的,何况小弟紧随我,生怕出意外,还执拗地为我分担了大旅行壶和外衣。不然也够我负重攀上一回了,就此老婆装进背包的所谓救急烧酒、干果等食品也真是够重的了。
吃完休息起来,开始攀向山梁的顶端,由顶端走向大峪。大峪处在秦岭山之北,积雪比之山南面更是深了许多,足有一两尺厚,拐杖所及的深处有近
1米深,而山之雪色风光也更美了。陡坡处,有的驴友畅快地坐在雪地上滑了起来,真是天然的滑雪场。显然,下山要省了许多力气,也是冰爪雪套发挥了作用,不至于滑跤、给鞋里灌雪或趟湿了裤腿。一路轻快、一路歌喉、一路赏景,其乐融融。
↓雪地荧幕
p2

↓寻路而去
p3

↓山脊密林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千峰叠翠,资源丰富;巍峨壮丽,气势磅礴;山势南陡北缓,山谷沟壑交错纵横。位于古都长安之南的秦岭山脉,又有终南山之称。
p4

p5

↓丛林
p6

p7

p8

↓前行路标
p9

↓强驴已经抵达山梁
这里是翻越秦岭山的最低垭口(海拔约2380米)。在公路交通不发达的过去,仍是当地人往返西安的徒步道路。这里是秦岭分水岭的一段,南面之水流入了乾佑河,北麓之水流入了大峪河。
p10

↓抵达山顶已经过了两点半,有了饥寒交迫的感觉。驴友埋锅支灶,另一番忙活的场景。
p11

↓饭后,继续前行,积雪越来越厚,前行的足迹越来越深。
p12

↓山巅灌木丛
p13

p14

↓山巅
p15

↓登山摄影两不误
p16

↓回望秦岭南北分水岭
p17

↓趟出的雪道
p18

p19

p20

p21

↓高处不胜寒
p22

p23

p24

↓踏雪留痕
p25

p26

↓大山的涵养
p27

p28

↓冬眠
p29

↓光线
p30

↓雪山静悄悄
p31

p32

↓漫漫雪路
p33

p34

↓雪槽
p35

↓积雪最深处可达两三尺
p36

p37

p38

相关博文链接:
《踏雪秦岭山——营盘大峪南北穿越(二)》
《踏雪秦岭山——营盘大峪南北穿越(一)》
《冬日的大峪(三)》
《冬日的大峪(二)》
《冬日的大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