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秦砖汉瓦博物馆(续)

标签:
旅游观光掠影文化 |
p1
p2
p3
p4
↑瓦范
瓦当的制作工艺流程大体四道工序:取土制陶泥、制作当面、续接筒瓦、瓦当烧造。秦代的砖瓦窑遗址,在秦都咸阳遗址今窑店一带发现数十座,秦始皇陵也发现多座。据史书记载,汉代砖瓦窑在“武帝时居杜陵南山下,有成瓦窑数千处”可见规模宏大。1973年,在距汉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遗址不远处的三桥村南发现汉代陶窑数座,出土文字瓦当数百面,有“长生无极”、“长乐无极”等,与汉宫殿遗址所出文字瓦当完全一致。
齐燕瓦当 我国古代瓦当出土地除陕西关中外,另有两大重要区域:山东临淄的齐瓦和河北易县的燕瓦。
↓鹿蛇蟾蜍瓦当(战国)
p6
↓三树双鱼八动物瓦当(战国)
p7
↓双犬瓦当(战国)
p8
↓母子鹿瓦当(战国)
p10
↓夔凤瓦当(战国)
p11
↓小头凤鸟瓦当(战国)
p12
↓五马二蛇瓦当(战国)
p13
↓虎狼燕瓦当(战国)
p14
↓花云纹瓦当
p17
↓网云纹瓦当
p18
↓水涡云纹瓦当
p19
p20
p21
↓特云纹瓦当
p22
↓六朝小动物瓦当和宋元明清小动物瓦当
p23
p24
p25
p26
p27
p28
p29
↓汉代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被奉为镇卫四方、驱除邪恶的神异动物,常用于建筑物上并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四神或称为四灵,《三辅黄图》卷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馆藏五套四神瓦当,各具特色,当面造型,高度夸张,气势磅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飞龙瓦当
p31
↓青龙瓦当
p32
↓白虎瓦当
p33
↓朱雀瓦当
p34
↓玄武瓦当
p35
p36
↓隋唐瓦当
p37
↓三国两晋南北朝瓦当
p38
中
瓦当的发展历史:文献记载,我 国的建筑用瓦始于夏代;可考古资料说明,殷商时期的宫室、宗庙等大型建筑还是“茅茨土阶”。迄今为止,瓦的实物最早见于西周早期遗址。在西周召陈宫殿遗址发现了迄今所知最早的瓦当。 西周瓦当均为半圆形,当面为平形,无边轮;有的为素面,有的饰重环纹。瓦当古朴稚拙、朴实无华,体现出一种原始的朴素美。西周瓦当的出现,解开了中 国古代瓦当的序幕。 春秋时期,瓦当多为半圆形素面或饰绳纹的瓦当,亦有些由青铜器上饕餮演化而来的兽面纹瓦当。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思想意识形态的导引下,制造出各具特色的瓦当。 七国各霸一方,各国所用瓦当多富浓厚的地方特色。如齐国故城(今山东临淄)树木双兽纹半瓦,燕国下都(今河北易县)的饕餮纹半瓦,秦都雍城(今陕西凤翔)的动物纹圆瓦当。 秦人祖先以游牧狩猎为主,难以割舍对动物的天然兴趣。便出现了大量的鹿、豹、獾、虎、雁等动物纹瓦当以及夔纹、云纹瓦当。秦代的瓦当以圆形为多,瓦当纹饰有图像、图案两大类。图像类主要为:鹿、豹、鱼、鸟等动物纹;图案类主要为变幻无穷的格式云纹。秦瓦以写实的动物纹瓦当最具特色,还创作出了特大型“瓦当王”。 瓦当纹饰发展至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大量出现了文字瓦当。文字瓦当以篆书为主,文词藻丽,书法隽美。千变万化的图案瓦当更为精美,更具装饰性。并出现了云与字、云与动物相结合的图案,又出现了网边云纹、绳纹边云纹瓦当等形式,富于变化,目不暇接。体现出典型的中 华 民 族传统艺术风貌和精神气质,使瓦当艺术达到光辉灿烂的顶点。其中以金乌蟾蜍、四神瓦当最为出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势力割据和频繁的兼并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瓦当纹饰艺术逐渐衰落。这一时期兽面纹瓦当的夸张造型,成为该时期瓦当艺术的一大特色。隋唐时期,佛教文化的繁盛,莲花纹瓦当成为隋唐时期瓦当纹饰的绝对主流。受外来文化和建筑格局的影响,瓦当形制普遍较小。 宋代以后,瓦当已是落日余辉,这一时期瓦当图案以寿面为主,另有莲花纹和龙纹,并以琉璃质地为多。
↓西周瓦当
p39
↓春秋战国瓦当
p40
↓展厅一角
p41
p42
相关博文链接:
《观览杜陵》
《登临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