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红色之旅

标签:
红色之旅掠影旅游 |
p1
↑孟良崮位于山东省蒙阴县东南的芦山,面积仅1.5平方公里,海拔
500米。孟良崮是芦山山区的主峰,芦山山区位于蒙阴东南60千米,南北长约3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孟良崮、万泉山、雕窝等山峰起伏相连,山势险峻,草木稀疏。74师决定依托孟良崮坚守后,将58旅部署在孟良崮、雕窝和芦山一线的核心区域,51旅防守西北的540、520和285高地,57旅防守北面的石旺崖、大碾,这些山峰全部是石头山,石质坚硬,无法构筑坚固工事,只好用石头垒成围墙,以山沟和石头缝隙为隐蔽所,并在山路上设置鹿砦和障碍物。但是12门105榴弹炮无法上山,只好抛弃在山下。
2005年孟良崮被国 家列入全 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 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进孟良崮景区,1985年8月1日立的孟良崮战役简介石碑记载着:孟良崮战役是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华东野战军于1947年5月13日至16日,在孟良崮山区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蒋
介 石发动全面内战,由全面进攻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
放区“重点进攻”。曾先后调集了24个整编师,约45万人,以其精锐主力整编第11师、第74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组成3个兵团,气势汹汹,进攻山东,妄图逼我华东野战军在沂蒙山区与其决战。我华东野战军在陈
↓孟良崮战役遗址景区入口,门联:“游革
命胜地,忆英雄丰采”
p2
↓碉楼和沂蒙支前小推车
p3
↓来到山巅
p4
↓张 灵
甫指挥所处在石洞里,现今里面展示着有关张 灵 甫的历史资料。张 灵
甫(1903.8.20.——1947.5.16.)原名张 钟 麟,字灵甫,后改名张
灵 甫,字钟麟。国 民 革 命 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抗日名将。陕西西安长安县东大村人。儿时读过私塾、小学,中学时代即展示书法才能,于
右
任曾赞不绝口。1924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西北军,参加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1936年,因怀疑妻子吴海兰有背叛行为,于自宅内将其枪杀,被蒋
中
正下令关入南京“模范监狱”10年。1937年抗战爆发,遂得以戴罪立功,赴淞沪战场。1939年武汉保卫战中的万家岭战役中,74军久攻日军不下,张
灵
甫自告奋勇,亲率突击队从山后攀绝壁而上,攻占张古山,立下大功。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右腿中炮弹负重伤,不顾医生劝阻提前归队,参加长沙会战,
从此留下残疾,被称为“跛腿将军”。后提升为旅长、副师长、师长、74军副军长。1943年常德之战,张
灵 甫亲率突击队救援常德,迫使日军退出,蒋 中
正誉为“模范军人”。1944年5月开始的长衡会战中,受上级保存实力的影响,未建战功,被调至陆军大学学习。1945年4月,湖南芷江保卫战(雪峰山战役)大获全胜,被称为“常胜将军”,获三等宝鼎勋章,获美
国金 质自
由奖章,升任74师中将师长。
↓击毙张 灵 甫之地就在张 灵
甫指挥所处在石洞处
p6
↓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胡 耀
邦题于1984年10月。纪念碑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
p7
↓大崮顶
p9
p10
↓站在大崮顶一览芦山
p11
p12
p13
p14
p15
↓张 灵
甫指挥所
p16
↓弹击石
p17
↓飞翔
p18
↓和平万岁雕塑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 毅、栗 裕的指挥下,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一举歼灭号称“五大主力之首”的国 民 党“王牌军”,孟良崮由此名扬海内外,被誉为“英雄孟良崮”。
p19
↓武器观展
p20
p21
p22
p24
p25
p26
p27
p28
↓晚霞
p29
↓纪念馆前矗立陈 毅、粟
裕的巨型雕塑。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园内,占地面积8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40平方米。馆内共分5个展厅,分别为门厅、战役厅、支前厅、英烈厅和双拥厅。纪念馆后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
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上镌刻着2859名孟良崮战役牺牲的烈士。
p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