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开元广场
标签:
休闲观光纪实掠影 |
↑清晨,寂静的街坊
冬的清晨,大唐不夜城格外宁静。冒着冬的寒气,一早就来到了这里,想真切地观赏一番新落成的开元广场壮观的景象。
大唐不夜城新落成的开元广场是在今年国庆节前建成开放的,曾途径几次却无暇观赏。抽空儿,一早来到开元广场,远望近观雄浑的群雕,给人以盛唐再现之感。雕塑的碑文记载着:大唐开元之治(公元713年-公元741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鼎盛时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整饬吏治,倡兴文教,使得大唐王朝政治清明,百业兴旺,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文化空前繁荣,文明远播东西,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广场中心的开元盛世群雕是大唐不夜城中央景观带的高潮场景,其主题雕塑和8根LED蟠龙柱,充分展现出盛唐时期繁荣昌盛、君民同乐、歌舞升平的盛大庆典场面,展现了一千三百年前的大唐雄风。
↓贞观之治
↓万国来朝 唐朝国力强盛,声名远播,对外交流空前繁荣。《唐六典》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外国使臣、商旅、僧人、学生云集于大唐各个城市,大唐律令、典章制度、汉籍文字、造纸印刷……唐的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等远播东西异域。诗人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当时“万国来朝”盛况的动人描述。
↓武后行从 武则天(公元624——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无论是以皇后、太后的名义,还是以皇帝的名义施行统治期间,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第观念,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朝国力不断上升。武则天显示了非凡的治国才干,其近半个世纪的执政,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史称“贞观遗风”。
“武后行从”雕塑以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武后行从图》为创作蓝本,描绘武则天宫廷巡行的情景,武则天戴珠宝凤冠,深衣广袖,气度威严,女官男装,围护左右。“武后行从”雕塑连接在贞观广场和开元广场之间,上承贞观之兴,下启开元之盛,完整地展示大唐盛世气象。
↓唐历史文化浮雕柱 位于“武后行从”雕塑南北两边的共有24根,一边各12根。浮雕柱采用唐代建筑中斗拱的形式,将唐代48个重要的历史文化事件如“曲江游宴、丝绸之路、上元赏灯”等,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出了大唐文化之勃兴和繁荣。
↓开元广场 是大唐不夜城中轴线的景观高潮,南北长161米,东西宽78米,面积约12200平米,其中旱喷泉约1000平米,绿化面积约1300平米。广场上设立了1组“开元盛世”群雕和8根LED灯蟠龙柱。
“开元盛世”主题雕塑总高12.95米,最高一层基座上是4.59米高的“唐玄宗李隆基”。 4.59米取意为九五之尊,李隆基站立在巨大的圆形龙壁前,尽显帝王风范。第二层是唐玄宗最器重的6位重臣及20个番邦使节。第三层42个乐俑手持各种乐器尽情演奏,壮美恢弘。整个雕塑群由78个人物组成,营造出一种大唐盛世百姓安居乐业的欢乐气氛。在“开元盛世”主题雕塑的北边,是由28个旱喷组成的喷泉,喷嘴从刻有龙雕的地面升出,下面为盛水池。当28个旱喷共同喷水能够形成10O0多平方米的水面。同时装有冷雾系统,能与喷泉一起形成水雾状,在夜色彩光中显得更为绚丽动人。
↓蟠龙柱 广场上8根朱红LED蟠龙柱高20米,柱头直径8.9米,柱身直径2米。采用斗拱设计,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造型。东西两侧各有四柱,取意为四方、四极、四周、四海,与八数相合,意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完美地诠释了大唐不夜城的建筑美学,使得开元广场成为了一个露天宫殿,每位置身其中的游客仿佛回到鼎盛王朝。当LED灯柱在古城夜色中点亮,不夜城更加焕发出“不夜”之魅。
↓广场喷泉在“开元盛世”主体雕塑的南边,是由600个喷头构成的水景喷泉。不喷水时,整个水景形成两个方正的矩阵,宛如缩小的“水立方”。当喷泉随着音乐喷洒时,又能变幻出绚烂多姿的形态,与大雁塔北广场的音乐喷泉遥相呼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