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领略民居艺术瑰宝
标签:
旅游人文观光纪实掠影 |
↑正门
8月,立秋后的最后一个周日,来到位于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参观声名远播的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不来则已,一来,看着迁建置此的一幢幢古建筑,一件件民间文化物品遗存,我们的目光被那强大的震撼力吸引,不由地感叹:这简直就是一处精湛的古民居文化艺术集萃地!还真要感谢其创办者王勇超先生,感谢王勇超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收藏、研究、展示而历经20余年创办的辛苦!王勇超不愧为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1985年,王勇超先生在一次偶然中,关注到关中人家院落里散落着众多雕工精美的拴马桩,并为之感叹和心急如焚。在感叹关中大地的宝物精湛的同时,又为这些民间宝贝所面临着的消失危险而着急!他注意到有的拴马桩被用去铺路;有的被用去修建厕所;有的被文物贩子收购倒卖等等不一而足的种种厄运。这次意外的发现和收集,成就他了一生的重大抉择。20多年来,他先后组织30多人,分六帮人马深入乡间村落,寻访收藏各地的民俗艺术品,共投入资金近2亿元。即便遭遇资金困难,也在所不辞。2004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开始修建了。
据介绍,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总投资6.0733亿元人民币,占地571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于 2008年12月9日试运营。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规划出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有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总体建设主要有40院迁建的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该项目被列为省市重点项目和“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10年入选为《全国博物馆名录》民办类博物馆。
博物院丰富的藏品大都来源于关中地区的黄土高原。已经征集收藏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其中石碑、拴马桩5000余件;不同时期的名人字画3000余幅;木雕及其它藏品2000余件;还有砖雕、玉雕、木雕及铁铸类、纺织品类、陶瓷类等丰富藏品;以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直至明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其中,已建成了规模恢弘壮观错落有致的古民居一条街,这是将散落在关中各地具有保护价值的典型民居整体收购,原样移建到此,实施异地开发、保护和利用。而具有传统的典型农耕文化、耕读传家思想的稷王庙也正在建设之中……。
这里的展示,集中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观赏价值。
↓走进正门,排列整齐的拴马桩列队迎接
↓古色古香
↓清•赵家门楼
↓院落的古树
↓砖雕影壁
↓高大的院门
↓远望院门
↓攸见终南山
↓鲜艳的大丽花
↓明•西京雄镇城门楼
↓门洞上雕刻市井生活图案,画面人物栩栩如生,充分展示了当年古镇的繁荣景象和建筑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门楼两侧对称的砖雕
↓走进城门楼,映入古朴的院落
↓城门楼内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