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园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一)

标签:
休闲观光掠影 |
↑走进园区
中秋节一早,再次来到紧张建设着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想一观其即将开园的风采。我们由东北端的停车场一路走到了麟德殿,其间经过了太液池,看到了搭建起来的灯光架、雕塑、广场绿地。因要赶回去过中秋节,还未见到南面大明宫的微缩景观,就折返回去了。就这下来已经十点半了,叫人不由地感叹遗址公园的确宏大。
第二天,再次来到大明宫遗址公园,继续游览了之前没有看到的微缩景观等场景。
大明宫是唐朝都城长安的禁苑,位于西安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是唐帝国的政治中心。大明宫建于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公元662年,即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于干宁三年毁于兵乱。由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扩建,次年他迁入大明宫执政。公元896年,大明宫毁于兵乱。大明宫是唐代最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现有考古发现证明,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是北京故宫的4倍。
↓雕塑
↓进入收尾冲刺阶段的劳动者
唐代的太液池位于大明宫内庭中心地段,是大唐王朝最重要的皇家园林,池内造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太液池水域包括东池、西池、湖路口、外围水系和漕渠
↓东池
↓跨越太液池的石桥
↓西池
↓蓬莱
↓游春图
↓紧邻太液池搭建起来的灯光架
↓丹陛望月广场及雕塑
↓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故以“麟德”命名。其位置在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是天子赐宴群臣、宰臣奏事、蕃臣朝见、观看伎乐等活动的重要场所。遗址南北长130多米,东西宽70余米。据发掘,殿平面面阔11间,进深17间,拥有进深约为面阔长度一倍的柱网布置,面积可达5000平方米,规模宏大,约为现存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大殿两侧还有楼阁相辅,形成一座体型复杂的殿宇。麟德殿的规模在中国宫殿建筑中可属前列,表明我国木构建筑在唐代已经解决了大跨度、大体量等技术问题,并且走向模数化,有了定型的趋势。据了解,大明宫麟德殿是唐大明宫中最主要的宫殿之一,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5年),毁于唐僖宗光启年间(886年),使用和存在了约220年之久。它位于宫区西北部,大明宫西正门———右银台门内北侧,由三殿(前殿、中殿、后殿)、两楼(结邻楼、郁仪楼)、二亭(东亭、西亭)组成,是一个三殿串联二层楼阁的组合建筑。麟德殿规制宏伟,结构特别,堪称唐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是皇帝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主要场所,也是中国古代唯一三重殿建筑形式。公元703年,武则天在此会见并设宴款待日本遣唐使粟田真人,唐代宗曾在此一次欢宴神策军将士3500余人。当时,唐代的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殿下有二层台基,殿本身由前、中、后三殿 聚合而成,故俗称“三殿”。三殿均面阔九间,前殿进深四间,中、后殿约进深五间,除中殿为二层的阁外,前后殿均为单层建筑,总面阔582米,总进深86 米。在中殿左右有二方亭,亭北在后殿左右有二楼,称郁仪楼、结邻楼,都建在高7米以上的砖台上。自楼向南有架空的飞楼通向二亭,自二亭向内侧又各架飞楼通向中殿之上层,共同形成一组巨大的建筑群。在前殿东西侧有廊,至角矩折南行,东廊有会庆亭。整个建筑气魄宏伟。是中国最大的殿堂。此殿是唐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皇室歌舞筵宴之所,“……玉筵鸾鹄集,仙管凤凰调。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应制》鲍君徽) 。史载在麟德殿大宴时,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还可在殿前击马球,故殿前极可能是开敞的广场。麟德殿以数座殿堂高低错落地结合到一起,以东西的较小建筑衬托出主体使整个建筑群更为壮丽,整体也更加丰富了。
↓莲花柱石
↓柱穴
↓唐代麟德殿的柱石
↓迎接开园,擦拭柱石
↓观看麟德殿台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