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兴庆宫公园观花赏景

(2010-05-23 09:11:53)
标签:

休闲

掠影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郁金香花海如潮(一年一度的兴庆宫郁金香花展已经走过了18个春秋

 

黄色经典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黑色富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艳美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亭亭玉立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和妈妈带着小鸡游园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沉香亭 ——据说,当时的沉香亭是用沉香木建成,所以称“沉香亭”。亭周围栽植着各色牡丹、芍药,非常漂亮。来到沈香亭,不由得想起唐玄李隆基。因为这里是他和杨贵妃一年一度赏牡丹的地方。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贵牡丹   据《长安史记考》记载:李隆基、杨玉环在兴庆宫漫步闲游,观赏牡丹,遣李龟年以金花笺征诗人李白赋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云想衣裳花想容,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李白挥笔而就,李龟年歌咏,梨园弟子伴奏,杨玉环手捧斟满葡萄酒的七宝杯,李隆基也自吹着玉笛唱和,一派热闹景象。

   

   牡丹       唐  皮日休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赏牡丹      唐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满园春色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雍容华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素洁高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观看拍摄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公园正门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公园景观一瞥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公园晚霞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庆宫公园简介:西安市兴庆宫公园是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起来的文化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东门外咸宁西路北,占地面积五十二公顷,其中湖面150亩,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兴庆宫,唐长安城三大宫殿区之一。位于长安外廓东城春明门北侧隆庆坊。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李隆基从幸西京,赐与其兄弟五人宅于此, 称“五王子宅”。李隆基即帝位,于开元二年(714年)七月,五王献宅为宫,九月起建造,其后,近四十年经三次大的扩建修葺而成。新宫因坊为名,讳隆为兴,称兴庆宫。因在大明宫之南,又称南内,宫城东西宽1080米,南北长1250米,面积1.3平方公里。宫城之内,以隔墙分为二部分,北部为宫殿区,有兴庆殿、大同殿、南薰殿等建筑。南部以兴庆池为中心的风景园林区,周围有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沉香亭等建筑。后来为了显示国威,又把兴庆宫扩建广场,这一广场就在今日的交大校园;它比西安市新城广场大1倍多,是北京天安门广场的3/4。在此广场的西边,还有繁荣的中外贸易的商业大街。兴庆宫并以夹城复道,北通大明宫,南达曲江芙蓉园。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玄宗由大明宫移入此宫居住听政。逐成开元、天宝时期的政治活动中心。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安史之乱后,兴庆宫失去了其政治上的重要地位,成为安置太上皇之处。玄宗亦在此安置。
  安史之乱,尤其是军阀朱全忠逼昭宗李晔迁都洛阳,使兴庆宫遭到严重破坏。到了宋代,兴庆宫成为春日游赏之地,元、明两代还有不少文人泛舟赋诗唱和。清代龙池干涸。
  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市政府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一九五八年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文化娱乐与遗产保护于一体的西安市兴庆宫公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春到东汤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