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访医圣祠

(2010-03-16 11:50:02)
标签:

古迹

观览

旅游

纪实

游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医圣祠大门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布局严谨、巍峨壮观,屋顶金黄色的琉璃瓦光彩夺目。郭沫若1952年12月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  

 

观完南阳府署出来,我们来到医圣祠。医圣祠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关温凉河畔,是东汉时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墓祠纪念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以张仲景墓为中心的一处群体建筑。墓丘高5米,周长60米,其上筑亭。墓前树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石碑l通,高3米上正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先生之墓”。墓亭之南为医圣祠山门,有三门并列成“山”字形,各门砌作拱券形。墓亭之北为中殿,最北为正殿,正殿左右两庑各3间,各殿及两庑均为硬式建筑。正殿有张仲景塑像,两庑中供奉古代十大名医。院内有古柏两株,凌霄花攀绕其上。正殿西侧院为医林会馆旧址,是医者研讨医术的场所

有关资料记载着:张仲景字玑,东汉南阳人,约生于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张仲景自幼勤奋好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他勤求古训,集前人之大成,博采众方,揽四代之精华,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公元196年尚204年,南阳地方病疫流行,许多百姓死于伤寒病。张仲景毅然辞官行医,对伤寒病的起因和治疗方法潜心研究。他从前人留下的医学著作中,继承了辩证论治的规律知识,又收集了民间的药方和治疗方法,结合自己的医疗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一方面为人治病,一方面从事著述,写出了《伤寒杂病论》。 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医学思想体系。被誉为众法之宗,群方之祖,医门之圣书。医林后学奉张仲景为医中之圣万世医宗。它不仅为国内历代医学家所尊崇,而且为日本、朝鲜、欧美诸国医学家效法 

张仲景当年下荆襄、登桐柏、赴京洛、涉三湘,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终成万世医宗的辉煌一生。张仲景时代的神医华佗,称颂张仲景著作此真活人书也;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称颂张仲景著作特有神功;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教授包德默曾感慨地说: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但张仲景早在1800年前就已把相对论的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去,张仲景是我们人类的骄傲。1993年国际权威医史研究机构--英国伦敦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把张仲景列入29位世界医史伟人名单,加以弘扬和纪念。中国医学史悠悠数千年,获此殊荣者唯张仲景一人!

 

 

 步入门庭,首先看到一块巨大的照壁。照壁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光辉的一生和对中医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两侧是著名学者任应秋教授题写的一幅对联:阴阳有三,辨病还需辨证。  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阴阳有三是中医上所说的三阴三阳,辨病还需辨证是说,要想治好病人的病,必须依照辩证论治的学说,找出病的根本原因。医相无二是医生宰相没有区别,医生治人,宰相则治国;活国在于活人是说,要想把国家治理好,首先要把人治好。照壁的背面刻写的是张仲景亲自拟定的《伤寒杂病论》序,文中陈述了他走上医学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后映,浑然一体,使人在肃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位于中轴线的建筑有大门、照壁、仲景雕像、纪念碑亭、山门、冢墓、过殿、正殿。两则有双阙,古代医学家塑像群, 东碑碣廊、西画像廊、春台亭、秋风阁、仁术馆、仲圣堂、智圆斋、寿膳堂、东西偏殿等。古代医学家塑像群,分别雕塑了医和、王叔和、华佗、李时珍这四个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大医学家。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孙思邈雕像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百寿亭  0335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秋风阁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医圣长眠的墓地,汉代风格的拜殿和墓亭前后攀连,结为一体,给人们清雅肃穆之感。墓前有清顺治13年(1639年),南阳府丞张三异重修陵墓时所立石碑,高8尺,上书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之墓。墓呈俯斗形,四角各有石刻羊头,代表吉祥如意,墓顶一莲花台坐,象征着张仲景高尚的品德。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东西偏殿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仲圣堂大殿两侧有一幅对联,格外醒目,令人深思。上联是:善德善心善行尤缘善医至善 下联为:名山名水名胜更因名人而名。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殿堂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院落一角  

  点击图片或使用键盘← →翻页

   

     圣祠的大殿内陈列着《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及国内外医界同仁捐赠的文献资料。东西偏殿内陈列着修复医圣祠时出土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医圣祠的“三宝”。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比宋代针灸学家王唯一主持设计的针灸铜人要早将近一千年。其艺术价值很高,被编入《中国美术全集》。针灸陶人复制品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二是国家二级文物晋咸和五年医圣张仲景墓碑。晋碑立于公元330年,距医圣卒年只有111年,碑文雄伟潇洒,线条流畅细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三是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祖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198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院长米伯让遵照先师黄竹斋的遗愿,将其赠送医圣祠珍藏,医学家称这套木刻版为善版、珍版、绝版。

 

    由于近来事情繁多,不能正常回帖或回访,敬请诸位博友见谅!多谢朋友们的关照,祝福健康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广仁寺(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