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中赏脸谱

标签:
文化 |
一来到大雁塔东苑的陕西戏曲大观园近前,浓郁的秦腔艺术风韵就拂面而来。在大观园正西面,矗立着一字形排列着的四块双面彩色浮雕像,依次雕塑着生、旦、净、丑的秦腔人物脸谱,煞是引人注目,平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浮雕和绿树鲜花相互映衬,雅致非凡,过目难忘。
细观,秦腔人物脸谱端庄大方、干净利落、生动而美观。观其纹饰线条,可谓粗旷豪放、色彩鲜明。观赏整体脸谱图案,给人以美观壮丽、寓意简明的感受,其格调粗犷大气中蕴含着细腻和朴实。
秦腔的脸谱一般可分为大花脸、二花脸、四大块脸、三叶瓦脸和巴巴花脸。民间俗称为净、大净、二净、黑头和花脸子。其基色多采用三原色,除此而外的颜色一般较少使用,并使用平涂的手法描绘。在用色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上,常常以红忠、黑直、粉奸、金神来表现,而绿蓝色常用来表现寇、鬼和神怪。秦腔脸谱在色彩上表现出了强烈而又鲜明的艺术特色,给观众以褒贬直观、清晰明了的舞台视觉效果。秦腔的表演自成体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出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即:四生(老生、须生、小生、幼生)、六旦(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二净(大净、毛净)、一丑,计十三门,故而称"十三头网子"。
秦腔脸谱历史悠久,在陕西武功县出土的明代的康海脸谱,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秦腔脸谱。在秦腔的漫漫演化的历史长河里,人物的脸谱在渐进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流派和各自不尽相同的风格。今天,秦腔脸谱在秦腔戏剧表演中大放异彩,同时还成了人们喜爱的精巧工艺品,被视为研究秦腔艺术、民俗风情的珍贵资料。
观赏着大观园的浮雕脸谱,让我想起了过去。十多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在渭南工作的黄先生,他早年从事秦腔戏曲工作。偶尔一次,我随黄先生参观了他的培训工作室,有幸观赏到了老先生的书画藏品。先生的作品挂满了墙壁,有的收藏在书柜中,有的码放在案几上。先生不仅练就了好书画,还有超凡的摄影技术。在丰富的人生经历中,先生成就了秦腔脸谱的绘画本领,并熟记于心,可信手绘来。多不胜数的各色脸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可谓是脸谱的大世界。看我感兴趣脸谱,黄先生于是滔滔不绝的一一道来,听得我一头雾水,只感到那学问真是大发了,叫人赞叹景仰。奥,至今我一直还珍藏着黄先生当初送与我的脸谱绘画《群仙祝福》。我将其装裱在画框里,挂在家里的墙上,时常度步观之,并想见着先生作画的模样。哦,我有些想先生了,该去看望先生了......
生角
旦角
净角
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