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观园中赏秦腔

(2009-08-11 18:45:13)
标签:

文化

周六偷闲,走进了大雁塔东苑的陕西戏曲大观园,着实领略了一番秦人秦戏秦风的韵味。所见所闻,让人由衷的感叹不愧为戏曲大观园。

在大观园的湖畔旁、树荫下,这边弹拉吹唱,那边高歌一曲。尤其是,有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士在家人的护佑下,专情地合着乐曲高唱的情景,令人深受感动。这里,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文化生活,多姿多彩,戏曲歌唱的文化氛围感染着园区。信步在这散发着浓郁文化的园区,真可谓是一种享受。

走动中,看到一位先生坐在舒适的木座上,神情专注又悠扬地拉着秦腔板胡,近前的女士绘声绘色地唱着秦腔,出神入化,精彩美妙。一曲终了,我热情地赞美“唱得嘹!”,自算和他们打过了招呼,并表示拍一组演唱的镜头,发在古城茶秀的三秦大地版块上,他们欣然同意了。

二人小酌商定曲目,即摆开了阵势。胡琴拉开,唱腔响起,拍照紧随,有条不紊。啊,曲调唱腔高亢迭起,引人入胜。唱在动情处,我分明看到,先生板胡拉得如痴如醉,女士唱得泪水盈眶。他们合作的顺溜协调,以至旁若无人,演唱的神情随着剧情变化而游动着。啊!真切的声情并茂,全然入戏了!我为他们深情的演唱打动了,不由得调动了情绪,没停歇地连连拍照,以至于忘乎所以,加之被人催叫赶往别的事,竟未顾及问请二人贵姓尊名,甚至连唱的哪出戏都没问及。因为我对秦腔知之不多,懂得甚少,的确不知唱腔的出处。走后,我方遗憾着,遗憾着未问及的话题……

秦腔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陕西地方戏曲,影响延展至周边晋、甘、宁、青、新等省区,是地域文化的精粹。秦腔又名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以枣木梆子击节时发出的“桄桄”声而得名)。关于秦腔的起源,可追溯至《诗经.秦风》。其源远流长,被称为百戏之源。其慷慨激越,豪放悲壮的唱腔,表现了秦人的性格特点和秦地的文化特质。而委婉细腻的眉户、碗碗腔,欢畅的花鼓戏、秧歌戏,巴蜀风情的弦子戏、端公戏等地方剧种,则显示出秦地文化的多样性。

出得大观园,我还沉浸在粗犷豪放的秦韵里,想起了耳熟能详的“八百里秦川景象飞扬,三千万秦人高吼秦腔”的名句。

 

选唱歌曲

大观园中赏秦腔

 

专注拉琴

大观园中赏秦腔

 

吹笛子的老人

大观园中赏秦腔

 

坐在轮椅上的女士,专情地合着乐曲高唱的情景,令人深受感动

大观园中赏秦腔

 

胡琴拉开 唱腔响起

大观园中赏秦腔

 

先生板胡拉得如痴如醉 女士唱得泪水盈眶

大观园中赏秦腔

 

大观园中赏秦腔

 

大观园中赏秦腔

 

大观园中赏秦腔

 

大观园中赏秦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