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北京西山八大处,山中僻静有神仙
周日的早晨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又独自一人出门开车去了北京西山的八大处公园.八大处公园内因有八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而得名。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其中灵光、长安、大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灵光寺里的辽招仙塔中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建国后又新建佛牙舍利塔。八大处公园里的灵光寺是目前京城里香火很旺的寺庙之一,每天都有众多的善男信女们来此烧香拜佛.
来到八大处公园里,只见已经有不少的游客陆续地从各处赶到这里,其中大部分人是来此登山锻炼身体的中老年人,也有部分专门来此烧香拜佛的香客.我随着人流只是在有辽招仙塔的灵光寺和山脚下僻静的"八处"-证果寺转了一转,享受一下这里的幽静环境和清新的空气.
在几乎没有游人的证果寺的大殿与后院连接的一座石雕小门上,我发现了一幅在自己的记忆中既十分的遥远又十分熟悉的对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眼看到它时,我竟然感到有几分的亲切.之所以说对这幅对联的印象是既遥远又熟悉,是因为知道这幅对联的时间还是在我孩童的时代.记得似乎是在当时观看某部"样板戏"或者是电影时,里面的人物接头时用的一句暗号台词.由于这幅对联的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剧情的表演又有些吸引,所以让我一时间就记住了这句话.当时,我也从没有想起对它的出处和内涵仔细地去体会和探究一番,只是觉得这句话挺耐人寻味的.究竟是哪一部戏或电影,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可是,这幅对联确是印象深刻地保留在了自己的记忆中.没想到,却在几十年后十分偶然地在这僻静的八大处里的证果寺里能够看到这幅对联.而根据寺前铭刻在石板上的说明文字则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就出自证果寺.
回到家里,我马上上网查询了一番,关于这幅对联,百度里的介绍是这样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诗文解释:
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看着百度上的介绍,我了解到这幅对联的出处和其所表达的内涵.此时自己的感觉好象是一个小学生终于完成了一项很久以前没有完成的作业一样,心中有着几分的欣慰和几分的满足感,这样的感觉真有一点意思.而且,这诗文的解释竟然与自己此刻在证果寺里行走时的心境有几分的契合.只是这样意境的诗句自己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我在八大处公园里照了几张照片后,就带着这周末的意外收获返回了.
P2
古刹香火旺,众人来朝拜.
P3
紫藤萝下空无影,只见孤独转塔人.
P4
晨钟暮鼓寺院中,水畔亭中人成双.
P5
佛塔隐在松柏中,沐浴阳光映辉煌.
P6
菩萨庙前菩提缘,缘来缘去谁人知.
P7
善男信女磕头忙,心中的愿望何时了.
P8
孤影菩萨面前跪,今生来世求安宁.
P9
古柏顽强石中长,昂首挺胸笑迎客.
P10
枫叶已染春的绿,只待秋天红满坡.
P11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P12
曲径通禅房,未到心已静.
P13
高僧修炼处,空屋待来人.
P14
小径深处有洞天,只为修身养性人.
P15
深屋寒窗修炼处,能有几人终成仙.
P16
金佛袈裟批在身,立地成佛在何方.
P17
宁静之中费思量,人世的喧嚣为哪般.
P18 古刹茶座空待客,已闻谈经论道声.
P19
千年古刹证果寺,修成正果有几人.
P20
草木春季吐嫩叶,阳光雨露又一载.

P21
有山有水润无声,亭中静坐悟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