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佛荫紫竹院”而得名。
周日的一早,我开车送刚完成期末考试的儿子去国家图书馆学习吹奏萨克斯.图书馆的旁边就是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尽管此时天空中刮着四级左右凛冽的寒风,我还是利用这段等儿子下课的时间,拿起照相机去了紫竹院公园.
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始建于1953年,因园内西北部有明清时期庙宇,“佛荫紫竹院”而得名。全园占地47.35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三分之一。南长河、双紫双紫渠出穿园而过,有三湖两岛一堤。它是一座幽篁百出,翠竿累万,以竹造景,以竹取胜的自然式山水园。
根据介绍:紫竹院公园以竹景取胜,公园立意于竹文化的传播,设计精邃,布局新颖。模山范水求其自然,掇石嶙峋精心安置,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暖风篁百花舒,夏荡轻舟荷花渡,秋高芦花枫叶丹,冬日瑞雪映松竹。公园中部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报恩楼、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北部的筠石苑为近年所兴建,黛瓦、棕柱、白粉墙,飞檐、翼、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独具江南特色,内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均以竹为主题。
尽管紫竹院公园就在市内,距离我住的地方也不太远,可是,我却来的不多.记得还是在小的时候随学校组织春游活动的时候来过,而且,还曾经在公园里目睹过茁壮茂密的紫竹林.现在,也不知道这些紫竹还在不在了.
此刻,紫竹院里的湖面上已经结了冰.由于时间尚早,还没有多少的游人,显得十分的萧条,只有一些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晨练的人们.在园内转了一圈后,我竟然没有找到一点印象中的紫竹的踪影.于是,我一边走一边讯问了5位正在路边打扫卫生的保洁工人:"那紫竹林在哪里?"奇怪的是,其中有3位工人竟然给我指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方向,还有两位工人则干脆摇着头迷茫地回答道:"没有什麽紫竹啊,都是普通的绿竹."最后,我不甘心地在公园的南门入口的办公室里找到了一位公园的正式工作人员询问,她很肯定地告诉我:"这公园里还有紫竹,就在公园的东门入口处的右手处."于是,我又折返公园的东门,再次找到入口处的工作人员,在他的反复指点下,终于在眼前的不远处找到了一簌一点都不起眼的小竹子.一看,果然是紫竹.仔细想一想,刚才入园时,我还从它的旁边走过,只是它们在周围的植物中太不显眼了.若不是经工作人员指点,我会以为这只是一簌因寒冷的天气而枯萎变色了的竹子,以至于刚才完全被我忽略而擦身而过了.
于是,我赶紧对着这些让我好不容易找到的紫竹拍照了起来.而正当我在拍照的时候,一位散步路过的老太太听到了我和工作人员的对话,以为我是来京旅游的外地人,便十分热心地告诉我:公园的深处有一个"园中园",以前不开放,现在开放了,那里面有许多可以拍照的景色,并主动地要引领我去那里转一转.听她这样一讲,我顿时来兴致.看时间尚早,我便和老人家一边聊着天、一边再次向公园的深处走去。
从聊天中得知,这位1935年出生的老人家是一位地道的“老北京”。曾经参加过迎接解放军进入北京的游行队伍,后参加工作,曾经在原先的“二机部”和“七机部”工作过。有三位子女,就住在紫竹院公园的附近,平时没有事情的时候就到公园里面来散步遛弯。她对公园里的景物都非常的熟悉,如数家珍般地给我介绍园内和园外的景点和建筑。老人家嘴里讲着、这脚底下也一点不输于我这个中年人地一样快捷,她的热情多少让我感动。
果然,在老人家的引领下,我到达了园内北部的筠石苑一带游览,看到了我以前没有见到过的景物。尽管是在万物萧条、水枯色淡的冬季里,可是,看着眼前隐藏在茂密的竹林中的假山、水榭、回廊、山墙和仿古的建筑,竟然有些印象中的黄山脚下的徽式民居的风格,我已经能够想象出在其它的季节里这里的那一片优美的景色.
终于,我告别了热心的老人家,临别时,我祝愿她健康长寿.我便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紫竹院公园.现将在紫竹院里拍摄的照片整理出来与博客中的各位朋友们分享.

P2.在紫竹院里溜达了两圈之后才找到的著名的紫竹

P3.不专门向工作人员打听的话,这紫竹很容易被擦肩而过

P4.这一簌紫竹即使是在紫竹院公园里也显得很稀少珍贵

P5.游人们会很容易忽略了这簌不起眼的紫竹

P6.紫竹院里还是这样的青竹林比较多

P7.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竹林

P8.等待游人喂食的鸽子
P9.昂首挺胸的骄傲

P10.我自己穿羽绒服了,可是还是冷啊!
P11.小桥、竹林、鸟笼、阳光
P12.山坡上的小亭里空无人,只闻风中笛声起.
P13.紫竹茶楼人无影,寒风瑟瑟闻茶香.

P14.曲径通幽筠石苑,竹林深处有人家.
P15.竹林随风摆,挺拔迎风雪.
P16.寒冬腊月赏竹来,来年生活节节高.

P17.白墙回廊水已枯,疑似江南富人家.

P18.友贤山馆门紧闭,主人安好欲叩门.
P19.深宅大院人无影,可知园中热闹处.
P20.从紫竹院里转回来,儿子还在温暖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吹奏萨克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