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向家长们汇报他负责的班级信息部的工作,第一次在全体家长们的注视下发言的他有点紧张.
周五的下午,我和妻一起去了儿子的学校参加家长会.由于这是儿子上中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而且是刚刚过去的期中考试后的家长和老师见面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十分的重视,决定一起去听一听儿子在中学里的学习和表现情况,找一找他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健康地成长.
我们到了学校进入教室一看,只见里面已经是座无虚席.全班42个学生的家长都准时地出席了孩子的家长会,我再四下里仔细一瞅发现,来参加家长会的大部分是孩子的妈妈.总共43位家长,其中妈妈36位,爸爸7名,只有我和妻是唯一的一对父母同时出席孩子家长会的孩子家长.看着眼前的情景,我当时脑袋里即刻闪现出的就是那一句"相夫教子"的古训.
“相夫教子”原本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一种持家要求。在封建社会衡量一个妇女是不是一个“贤妻良母”,能否“相夫教子”是关键的一个标准.所谓的“相夫”就是对丈夫要在生活上照顾好,事业上要多进行有益的“辅佐”.如果丈夫是为官的,就要劝慰他清正廉洁,做一个百姓拥戴的清官.如果丈夫经商,就要协助丈夫作好买卖,总之就是形成一个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的和谐局面。至于“教子”就是教育好子女.简单地说:相夫教子就是辅助丈夫,教育子女的意思.
从我眼前看到的情况所反映出的状况是:在我们目前城市的家庭里,承担孩子教育责任的依然大部分还是孩子的母亲,这一点似乎是非常的清晰和毋庸质疑的.每个孩子的母亲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自己教育子女的责任.她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多麽的辛苦和困难,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始终是心目中的头等大事.至于"相夫"则由于社会的进步和角色的分工的变化而已经变得模糊起来,而且是每个家庭都不尽相同,更何况随着社会的演变,人们的意识和行为也都发生了很多颠覆性的变化.
想起"相夫教子"这个话题的那一刻,我同时也想起了就在不久前刚刚发生的一件事情.那是一天的下午,我路过一家眼镜店,顺便进去清洗了一下眼镜.店员是一位年轻漂亮又健谈的女孩子,看样子是一个未婚的80后.她一边手脚麻利地用纸巾擦拭着清洗后眼镜片上的水珠,一边和我聊着天"您这眼镜片上怎麽净是油啊?真难洗干净啊!"我这才想起,中午回家时,妻不在家,我自己炒了一个鸡蛋炒米饭凑合了一顿."我中午做饭时蒙上的吧."我顺口回答道.小女孩一听,马上用一种很理解的表情对我说"噢,现在很多的家庭里男的都会做饭..."我闻听,微笑着用一种调侃的口气问她:"那是为什麽呢?".谁知,小女孩以为我是在质问她,竟随即用激烈的语气反诘道:"凭什麽女人就必须在家做饭啦?女人整天在外工作也很辛苦啊!...",我当时没有和她争辩,只是依然微笑着继续问她:"那是为什麽啊?".这时,一位站在旁边一直听着我们对话的中年女店员的脸上露出了一种理解的笑容.此刻,我也没有再说什麽,接过小女孩洗好的眼镜,转身离开了那家眼镜店.
其实,那位小女孩问的问题没有错,只是我实在觉得没有必要和心情继续地为这个问题去争辩什麽.毕竟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认识和意识很难用一种传统的观念和意识来统一.而且,日子都是自己过的,好与不好,对与错误,只有人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来感悟和理解与接受了.
回到家长会的场景,眼前的情景起码还能够说明:在"相夫教子"的古训中,尽管"相夫"现在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是,"教子"的责任和义务还是由那些永远无怨无悔的伟大的母亲们来承担的.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地发展的.尽管在现在的社会阶段里,我们有些好的优良传统和习惯已经变得象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珍稀可贵了.尤其是在当代独生子女众多的社会里,寻找具备"相夫教子"传统的女子,确实是已经象寻找恐龙一样的难了.
那麽,将来呢?我们依然会将美好的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未来.但愿这"相夫教子"的传统不会被人们所遗忘,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化赋予它更新的内容和鲜活的生命力.这也是一个生活在现在的男人对生活的感悟和美好祝愿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