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家长们举办的讲座的会场里座无虚席
周五的下午,我去儿子就读的学校参加校方专门为学生家长组织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认识孩子、加强沟通和有效帮助”。主要是从生理、心理和能力三个方面帮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重点关注青少年青春期常见的亲子沟通不畅、情感需求和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有效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配合孩子实现青春期的顺利过渡。
这样内容的讲座自然是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烈欢迎。当我到达学校的报告厅时,只见里面已经是座无虚席,就连过道上临时摆放的椅子上都坐满了学生的家长。学校请来的专家侃侃而谈,并现场请来二十几位初一的学生站到台上现身说法地与家长们互动。场内气氛热烈,家长们不时地发出会意的笑声和掌声。
听完这个以帮助和教育孩子为主题的讲座后,我倒觉得家长要想教育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家长自己首先要清楚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提高自己的行为能力与水准,然后才能够有意识地去教育和帮助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说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时候,容易让人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来。那个年代,家庭里普遍的情况是孩子多,生活条件也不象现在这样好,做父母的生活压力都很大,仅照顾全家人的吃、穿、用等基本生计都累的喘不过气来,很难精细地去照顾每一个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更多的只是要求孩子不要走歪路,要做好事、不要做坏事,要听话乖巧、不要调皮捣蛋,将来做一个有出息的人,所谓的家庭的教育就是家长脾气秉性的自然表现对孩子的影响。有的家庭里,家长对待孩子粗暴而简单,孩子从小就是在家长训斥和惩罚下长大的。有条件的家庭则教孩子学个乐器什麽的,也大多是近水楼台的亲子相传地让孩子有个一技之长,剩下的教育就是学校教什麽就是什麽了。而在那个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身上会更多地明显继承他们父母的脾气秉性和为人处世的价值观。而且,无论他们今天成功与否,每当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时,总是都会因为记忆中父母长辈们偶然间做过的某一件在现在的人们眼中看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而刻骨铭心并感动着。
而现在的孩子们成长的环境则与以往完全不同了,物质基础的极大改善也提高了人们对自己下一代教育的要求。现在的家庭里,孩子少了、家长们自身所受教育的程度也提高了。同时,对孩子关注的焦点也集中了,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和严格了,孩子不仅要争相进入重点的学校接受教育,还有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他们。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在提供给孩子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越来越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一些意识和愿望强加给孩子,有些家长甚至会代替自己的孩子去做一些孩子们自己应该承担的事情。造成一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责任感、缺乏人生目标、情感冷漠、实际而封闭,或者是智商高而情商低。家长和孩子相互之间也缺乏了解和信任,彼此在心灵上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有许多,而且,每个家庭的情况各不相同,不能够一言概之。但是,有一个原因也许是共同的,就是家长们没有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调整改变自己,没有细致精准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科学和有效的关怀和帮助。
现在的人们无论做什麽事情都讲究科学和有效性,教育同样如此。你今天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和影响,明天就会在孩子身上反应出来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而这个爱的表达方式在如今有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去学习和调整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