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是否信任别人是与对方无关的

(2010-09-12 08:36:51)
标签:

《京华时报》

小贩

赊帐

信任

他人

自己

能力

判断

思考

分类: 随笔闲谈

你是否信任别人是与对方无关的                        你想过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信任是从哪里来的吗?

   

    我每天早上乘坐地铁上班时,都会在地铁站口买一份《京华时报》阅读,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地铁站口卖报纸的小贩也认识了我,见面时总是抱以微笑地打个招呼。有的时候,我没有零钱,小贩也会客气地说:“没关系的、先拿去看吧。”,我也总是在第二天早上买报纸的时候,及时地将前一天的报纸钱补上。双方一笑,十分的默契和融洽。这样的情景时有发生,直至前两天,我又因为没有零钱而准备再赊一份报纸时,尽管小贩依然将报纸递给了我,可我却忽然觉得小贩脸上的笑容有点勉强了。

 

    转身离开了小贩,我仔细一想,心里有点明白小贩面露不悦之情的原因了。因为在此之前,我已经赊过两份报纸了,其中的第一份报纸因我第二天出差离开了北京,就没有能及时地补上报纸钱。现在,前帐未清,又要赊帐。而且,似乎我已经把前面的那次赊帐的事情忘掉了,难怪这做小本生意的小贩会面露难色了。于是,第二天的早上,我拿出三元钱,主动地对小贩说:“这是前两次和今天的报纸钱,谢谢啦!”小贩见状,马上满脸堆着笑容忙不迭地说:“上次是周五,您出差了...”看来,她记得比我要清楚多了。

 

    拿着报纸上了地铁,我忽然想到,看来我在小贩那里的信任程度就是可以赊帐三次。三次以内,她可以容忍。超过三次,她就很难再做到和颜悦色了。

 

    由此,我想起生活中有关信任这个话题来。信任是什麽?按照有关的解释,信任是指相信而敢于托付。而相信的依据和基础又是什麽呢?也许有很多种的答案。比如是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亲友关系、利益关系等等。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些相信的依据和基础又显得是那样的薄弱,往往由于信任而造成的伤害和损失是最严重的。而且,有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所谓信任是与对方无关的。

 

    我有一个温州的同学,他是做服装生意的。一次他跟我讲,他的一位同乡跟他借钱30万元,说是用于生意上的周转,可是一直未还,他有点郁闷。我问他:“你跟他熟吗?”,他答曰:“不熟,只是朋友介绍的。”,“那你还借给他?你怎麽这样信任他啊?”,“唉、朋友的面子,也没有想信不信他能还钱的问题。他实在不还,我也就认倒霉啦!这点钱我还赔的起!”。看来,这里面就不存在一个信任的问题,如果说有信任存在,那也是我的这个同学信任自己赔的起这30万元,不至于因为对方欠钱不还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再举一个例子看,我们出差时经常会乘坐飞机,那麽,是谁让你信任飞机是最安全的呢?想来想去,其实是我们自己让自己相信坐飞机是最安全和最省时的。别人说的和广告里讲的都不能决定我们自己的行为,最终还是因为是信任我们自己的判断和认识而采取了坐飞机的决定,于飞机的本身并没有什麽直接的关系。此时,说是信任飞机,倒不如说是信任自己。听起来是一个挺绕嘴的问题,仔细地想一想,或许这其中就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内容。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可以仔细地琢磨和推敲的事情。比如,在工作中,我们信任某个人并对其委以重任。一是我们相信自己以往对他表现的观察和判断,二是相信自己能够解决和摆平由他所引起的各种问题。其实,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信任,也就是所谓的一切都在自己的的掌控之中,而与对方无关。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前面所讲的小贩的信任表现。小本经营,我只有赊帐三次的承受能力,那我就只能信任你三次,超过三次,也就是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即使是你有能够支付30次报纸费用的能力,我也不能信任你了。

 

    由此看来,生活中所谓的信任与否是与对方没有什麽关系的。对方只是一个存在,而真正信任的其实是自己。不知道我这样思考关于信任的问题是否正确?也不知道其他人会怎样思考关于信任的这个问题?就当作是一个周末的趣味问题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