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的第三天的早上,在郑州的天香大酒店的餐厅里吃过早餐后,我们父子俩又背上行装上路了,过了酒店前的马路,对面就是郑州的长途汽车总站,买好直达少林寺的大巴车票后就进站登车了.
车上的乘客并不多,从装束上看,都是去少林寺做短途游览的游客,其中还有四名泰国人,后经交谈得知他们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短期中文培训班的学生,利用假期到少林寺、洛阳和西安旅行的.听着他们那结结巴巴的中文,我倒是很欣赏他们身在异国他乡却采取这种自助旅行方式的勇气.坐在有空调的车里,没有多久,车子就启程了,看来一切顺利啊!
少林寺离郑州并不远,车子出郑州市区上高速路,行驶了一小时四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抵达了.在离少林寺三公里的地方,全体乘客被司机师傅拉到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农家院里安排用午餐,说是少林寺没有吃午餐的地方.对于这样的安排,所有的乘客都表现得见怪不怪地坦然接受了.当最终到达少林寺的入口处时,已经是正午的时刻了.在少林寺的门口,我专门给儿子请了一位资深导游员,为他详细地讲解有关少林寺的历史渊源和典故.
少林寺位于河南登封县城西北12公里的少室山麓五乳峰下。因寺院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以此得名。少林寺的历史久远,始建于北魏太和年间(495年)。32年后,印度名僧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授禅宗。以后,寺院逐渐扩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声名大振。达摩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的祖庭。禅宗修行的禅法称为“壁观”,就是面对墙壁静坐。由于长时间盘膝而坐,极易疲劳,僧人们就习武锻炼,以解除身体的困倦。因此,传说少林拳是达摩创造的。少林寺以其卓绝的少林武功名扬天下,且其寺内的僧众大多习武强身。少林寺保存有唐代以来的碑碣石刻共计300多块,其中的一块"太宗文皇帝御书碑"记载了少林寺十三僧人勇救唐王李世民的史迹,碑文为唐太宗亲笔书写。少林僧人练武、习拳的情景在寺内白衣殿的壁画之中均有描绘记载。
在少林寺西约
300米的山脚下,还有一塔林,这是唐代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其中有一座现在少林寺主持释永信的师傅的灵塔,这座建造时间不长的灵塔与周围其它灵塔有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塔身的雕刻上有飞机、电脑、电话等其它现代化生活设施和设备的图案.按照导游的讲解,这是为了让后代人知道佛教以及信仰佛教的人们是与时俱进的.
少林寺内还保存了不少珍贵的文物。山门门额上悬挂的“少林寺”匾额,是清康熙皇帝亲笔书写的。这山门和"少林寺"三个大字我们许多人都在各种影视作品中无数次地看见过它们的身影,几乎已经是少林寺的代表和象征了.山门后大甬道和东西小马道旁立有碑碣数十通,称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两通碑刻是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撰写的。
少林寺现存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所建,全寺的占地面积约有3万平方米。寺内的佛殿气势恢弘,在其东、西、北三壁上各有明代著名的彩色壁画-"五百罗汉朝毗卢图",此图共有300
余平方米大小。寺中还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初祖庵、达摩面壁洞、二祖庵、唐代的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时期的法华塔,元代的缘公塔等建筑。其寺庙建筑独具特色,在我国的古典庙宇建筑中享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父子俩随着导游的讲解在少林寺里游览的时间并不太长,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就将少林寺游览完毕了.从导游的讲解中我们还得知,少林寺只是嵩山文化风景区的一部分.在嵩山脚下不大的范围内还分别坐落着有道家的中岳庙和儒家的嵩阳书院,加上佛教的少林寺,在嵩山脚下就聚集了佛教、道教和儒教三大宗教和文化的代表性历史和建筑,三种不同的文化聚集一地并和谐相处,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文化现象.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俩此次就没有再去中岳庙和嵩阳书院参观游览.在少林寺的武术表演馆里观看了少林武憎们表演的少林功夫后,我俩就继续换乘长途汽车前往下一站-洛阳.按照计划,我们要在洛阳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关门之前赶到那里参观游览.少林寺拜拜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