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出发开始中原之旅
关于中原旅行的沿途所见所闻我已经写了不少内容了,一路上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都给我和儿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印象和记忆,旅行的收获也颇为的丰富.可是,此次旅行留给我俩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却是我们父子俩在这五个白天七个晚上的时间里朝夕相处、相互关心照顾的父子感情的交流.
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是一个严厉和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印象中鲜有父亲在我们孩子面前开怀大笑和拉着我们的手与我们亲热交谈的记忆,更多的是他那严厉的目光和不苟言笑的严肃表情.只有在他晚年的时候,才会难得地从他的脸上流露出一些慈祥的表情.我年少的时候对父亲一直是内心充满敬畏,记忆中似乎也没有和父亲一起出门旅行的经历.
而现在,我和我的儿子关系则与我和我父亲的关系完全的不同.或许是自己的童年经历的原因,或许是出于现代社会里普遍存在的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心理,在平时的生活里,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我很少有对他发火或者是象我小的时候父亲甚至动手教训我那样的情况发生。高兴的得意忘形的时候,我俩更是相互直呼其名地调侃嬉戏和勾肩搭背地没大没小.
而儿子的旅行经历比起我的童年时期来说要丰富许多.两岁半的时候,他妈妈就抱着他坐飞机去香港探亲.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带他乘船去大连旅游,四年级的时候带他去香港的迪斯尼、江西的庐山游玩,五年级的时候去南京、黄山、杭州、上海和苏州旅游,六年级的时候全家人一起回老家陕北旅行.今年儿子小学毕业,我和他又走了中原之旅,粗略地一算,每年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出门旅行.在路上和儿子闲聊时,竟然发现祖国的三山五岳他已经游览了一半了.比我在25岁左右的时候才开始旅行要强好多了.
此次的中原旅行,由于妻要照顾患病住院的母亲,没有能够与我俩同行,虽然有些遗憾,但这倒给了我和儿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几天的旅行生活加深了我们父子俩之间的感情,也让我在旅行中去发现和了解儿子并帮助和启发他在旅行中去认识社会和学习和成长.
旅行前,我曾经有过担心,担心中原旅行这样文物古迹居多,天气炎热的行程儿子是否会觉得枯燥无味?是否能够坚持下来?去年同样的时间里,我们一家人去华山旅游,我们是乘坐缆车上的山顶,在往顶峰上攀登时,一会儿工夫,儿子就嚷嚷着坚持不住了,一个劲儿地要我们给他一个继续爬上顶峰的理由.最后,我们只好从距顶峰还有十五分钟路程的金锁关折返乘缆车下山了事.这样的经历让我有些担心这一路上是否能高高兴兴地旅行.可是,结果多少出乎我的意料,这中原旅行的一路上儿子所表现出的吃苦耐劳的承受能力和对文物古迹的学习兴趣让我十分的惊讶和欣喜.每天无论天气有多热、无论路途上有多累,儿子始终没有抱怨并兴趣饱满地参观游览.甚至是有的时候是我提出来算了吧?都是遗址文物,就不看了吧.反倒是他坚持说:都到这儿了,就进去看一看吧.而且是津津有味地跟在讲解员的后面听取讲解.当我回到家跟妻说起儿子一路上的表现并夸他表现非常好时,儿子在一旁却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我老妈不在,我跟谁撒娇去啊?"看来这父子俩旅行有它独特的好处啊!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来源于社会.我发现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能够让儿子将以前了解和学习过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更加的感性和具体化,同时也会将他以后要学习了解的有关的知识串联起来.比如在此次的中原旅行中,对于开封的开封府、包公祠、清明上河园,儿子知道的一些知识和故事就很多,不用其他人讲,他自己就能如数家珍般地讲出来.而对于他所不了解的历史和知识,实地实物的参观也会让他长了见识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随时随地都有活生生的例子让年幼的他接受影响和教育而有所成长.
儿子是个外向而阳光的孩子,性格开朗健康,与人沟通和交流没有心理上的障碍.旅途中无论是遇到同车人、游客还是司机都能很快地聊到一起去.只是很快地就将自己是那里人,爸爸是干什麽的、妈妈是干什麽的、自己是哪个学校,家住在哪里等家庭的详细情况告诉了人家.见状,我晚上回到酒店告诉他;与人交流是应该的,你表现得也落落大方,很好.但是,在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还是要注意说话的内容要有所保留,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自己.不是有句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儿子听了我讲的这些话后没有说什麽,但是在以后的旅行中就注意了许多.
一路上,我俩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谈吐和生活态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遇到景区的导游、司机带有商业利益的花言巧语地推荐商品时,我都会有意识地悄悄提醒儿子去注意对方殷勤地说尽好话背后的真实目的.然后,听取他的意见,他们推荐的东西买还是不买?怎样去买才能尽量地避免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慢慢地,儿子对旅行中经常遇到的这类事情也能够有所提防并应付自如了.记得是在少林寺参观时,经验老道的女导游把寺内售卖的纪念品和百年开光、救济灾民和失学儿童等扯上关系,好象是你若不在此花钱买东西的话就是没有爱心的冷血人似的.我望向儿子征询他的意见,只听他随便地回答道:"我们在学校都捐过款了."一语带过.让那位导游也无可奈何.
同样,在旅行中遇到不公平和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如何地对应和处理也是对涉世不深的儿子的活生生的现场示范教育.记得在少林寺到洛阳的私营的长途汽车上,四位自助旅行的泰国游客因为实在是无法理解司机为何一再拖延发车时间而和售票员小姑娘发生了争持,用不甚流利的中文一个劲儿地质问:"为什麽不发车?不是说好3点发车吗?已经4点半啦!"其实,这是因为司机想多拉几个去洛阳的乘客,我们国内的乘客都已经对此司空见惯了,可外国人不理解,就不断地质问.恼羞成怒的售票员竟然手指着他们说:"你们给我下车,我不拉你们了!"见她如此无礼,老艾终于忍不住挺身而出:"你不可以这样说话的,拖延发车时间你们已经很无理了,现在态度还这样蛮横,你们有一点职业道德和礼貌没有啊?",司机和售票员见状顿时没有了声音,马上就拉着我们几个人开车奔洛阳了.旁边的一位一直没有吭声的乘客悄悄地对我说:"说的好!你不说他还不会开车的."那四个泰国的游客也连连地对老艾表示感谢,这一切都被儿子看在眼里.事后,我问他:"爸爸做的对不对?"他也是肯定地点了点头.相信这一幕也会对他有所影响的.
在云台山游览时,在酷热的天气下攀登1300米的茱萸峰,儿子没有象去年爬华山时那样叫苦连天,而是顽强地沿着陡峭的石阶向山顶攀爬.到达山顶时,已经浑身湿透、口渴难耐的他去小卖部买饮料,只见他旋即回身告诉我:"这里的饮料真贵!山下卖3块钱一瓶,山上卖7块钱一瓶."我故意地问他:"你没有问老板,为什麽卖7块钱吗?"也听到我问话的小铺老板就对他说:"你自己空手上来都累的这样气喘吁吁的,挑夫从山底下把这些饮料背上来更辛苦,这山底和山顶之间的差价就是这份辛苦的钱."儿子此时也明白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可.这无形中就给儿子上了一场生动的劳动价值课.象这样的事例在这个旅行中还有许多,我都有意识地让他参与和体会.
出发前,我就给儿子分配了任务:我负责衣物和其它旅行物品,他负责食物和旅行中费用支出的记帐.无非是想让他有所承担并建立商品和经济的意识,这个任务他完成的还不错,每天的晚上他都见他认真地回忆当天每一笔的费用支出,并做出小结,然后煞有介事地向我报帐:每天花了多少钱,都是那些支出项目.最后一天他还算出此次旅行一共花了多少钱、平均每人多少、平均每天多少,看他那付认真仔细的样子,我还真有点想笑.
一路上,我们请其他的游客和司机师傅给我俩照了一些合影.看着旅行中我和儿子勾肩搭背的亲密样子和洋溢在我俩脸上开心的笑容,即使是现在,我的心里都能涌动起一股亲切和感动的热流.这是我们父子俩快乐旅行的记录,也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经历和记忆.今天,是儿子搭着我的肩、拉着我的手一起旅行,再过二三十年后,我可能会是搭着他的肩、拉着他的手旅行或者是散步.再过几十年他和他的子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呵呵,想的有点远了.
关于我们父子俩中原旅行的内容至今为止竟然前后整理出二十篇图文并茂的博文,真可以说是内容丰富并一吐为快了.就连此次因故未能一起同行的妻在看了我的博文后,也用略带些嫉妒的口吻对我说:"写的真不少啊!以后你这个在家无所事事的坐家若是感觉没有写作题材和灵感了,就出门去转一转,立马就文思泉涌啦!",嘿、这叫什麽话?明年出去旅行的时候一定要拉上你,一家人在一起旅行才是最幸福快乐的事情啊!
中原旅行掠影之系列博文就写这些了,期待明年假期的旅行.
父子俩在北京西客站
父子俩在开封包公湖畔
父子俩在开封府官衙前
父子俩在开封府铁塔前
父子俩在开封府城楼前
父子俩在开封清明上河园
父子俩在开封火车站
父子俩在郑州火车站
父子俩在登封少林寺
父子俩在登封少林寺
父子俩在洛阳白马寺前
父子俩在洛阳龙门石窟
父子俩在洛阳龙门石窟前
父子俩在洛阳关林前
父子俩在洛阳老城丽景门前
父子俩在云台山红石峡
父子俩在云台山潭瀑峡
父子俩在云台山红石峡
父子俩在云台山红石峡
加载中,请稍候......